黃肅看向忙碌的匠人,問道:“這匠作大院里有多少匠人?”
顧正臣命人拿來名冊,指了指上面的人數(shù):“目前在冊匠人有九百二十六人?!?
“如此多?”
李敏有些震驚。
說句不怕寒酸人的,工部控制的一些作坊人數(shù)甚至還不如句容的匠作大院人數(shù)多!
“如此多人,豈不是每日耗費(fèi)巨大,縣衙如何能養(yǎng)得活?”
黃肅追問。
顧正臣放下名冊,認(rèn)真地回道:“不是縣衙在養(yǎng)活他們,恰恰相反,是他們在養(yǎng)活縣衙。諸位有所不知,這匠作大院除了生產(chǎn)推車之外,還生產(chǎn)新式爐子,第一批推車五百輛,已通過水路運(yùn)至金陵,售賣一空,所得銀錢合計二百二十五貫,而這只是兩日產(chǎn)量。”
“至于新式爐子,因為皇室喜歡,金陵王公貴族與大臣,想來也會購置。這第一批新式爐子已在趕制,船都租了十艘,準(zhǔn)備過兩日起運(yùn)金陵。等這筆交易完成之后,匠作大院的收益便可顯現(xiàn)出來。到時候拋開各種成本,給匠人的工錢,估計著縣衙每個月還可留下一些錢財。”
李敏、黃肅等人震驚不已。
原來句容匠作大院,做的還是賺大錢的買賣?
唐俊呵呵笑了笑,贊嘆不已:“我們原本只是想觀摩下匠作工藝,不成想在顧知縣這里學(xué)了良多。顧知縣,這賺錢的方式你就不怕我們偷師而去,這匠作大院便沒了這營生?”
顧正臣毫不介意:“諸位若愿意效仿,自是好事。利民器物,多多益善。句容匠作大院并非只有一二傍身之技,此一行不成,換一行試試便是。只要能讓匠人們?nèi)兆雍眠^一些,讓句容百姓在閑暇時有個做工去處,總歸是好事?!?
工部侍郎唐宗魯皺了皺眉頭,上前一步問:“聽顧知縣的意思,這句容匠作大院,似乎不是專為輸利縣衙,更多是為了輸利匠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