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沈溪說自己是蒙的,這人可能是許衡,這才就著許衡的觀點去說,反倒容易理解??缮蛳f得太詳細,就有點兒畫蛇添足的嫌疑了。
李東陽問道:“那你讀過《默庵集》?”
“是?!鄙蛳?,“學生十一歲時,有幸拜讀,且學生有過目不忘之能,通讀書本一兩遍,便可將全書默背,之后再慢慢思索其意,不曾想會因此而派上用場。”
關于神童“過目不忘”的傳說,自古有之。但基本都是以訛傳訛,連李東陽自己都被譽為神童,但他很清楚,所謂的過目不忘,只是記住之后多加溫習,腦子比別人靈光一些,并不能做到看過一兩遍就熟記于心中。筆趣庫
一直側耳傾聽的都穆,這個時候終于松了口氣,心想:“你小子吹牛吹大發(fā)了。我還擔心整不倒你呢,現(xiàn)在你自己往矛尖送,怪得了誰?”
李東陽道:“你且背來一聽?!?
沈溪點了點頭,開始將他早就背過的《默庵集》誦讀出來。
卻說這《默庵集》共有五卷。要一時間悉數(shù)背誦完頗為不易,連李東陽自己都只是看過,而從未想過去背。因為這次禮部會試鬻題案,他臨時抱佛腳看過幾段。且這本書屬于很不好找的那種,即便會考結束想找地方借都困難。
但聽沈溪背誦之流利,李東陽瞪大眼睛驚嘆不已。
若沈溪僅僅是為鬻題案。而提前想好說辭,他不可能提前把《默庵集》這么生僻的著作背出來,這要花多少時間?
沈溪只是背誦幾段,李東陽便擺擺手,讓沈溪停下來,隨后他又抽查了《默庵集》后幾篇的內容,并詳細詢問其意,沈溪都能對答如流,令李東陽嘆為觀止,再次加深了對沈溪的印象。
李東陽心道:“卻不知除了陽明小兒,天下尚有這等奇才?此番倒是長見識了!”
原來李東陽在本屆應試舉子中,最為欣賞的卻是三年前落榜,而被他笑這屆一定中狀元的王守仁。
王守仁在本屆會試第一榜錄取名單中,列在第十上,這是李東陽特別予以拔擢的,列入會試前十,意味著在殿試中或可列于一甲,李東陽其實最希望的還是文武全才的王守仁中狀元,而非倫文敘這些文弱書生。
可惜王守仁自己也沒答對“四子造詣”這道題,所以李東陽能幫他的地方,僅僅是將其列在第十的名次上,至于能否中狀元,就看殿試的結果了。
但歷史上最后卻是王守仁在殿試中發(fā)揮得也相當一般,只列在二甲第七名,正好是殿試的第十名。
“好?!?
這是最后李東陽給沈溪最直接的評價,“你說自己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可愿意接受考校?”
沈溪心想,若是給他一本什么典籍,讓他在一兩個時辰內全數(shù)背上來也是挺困難的事情,但之前既然已經(jīng)把話給說滿了,還要自證清白,就必須要硬著頭皮上了。
不是驚訝于我為何能將會試的文章全數(shù)背默而無偏差嗎?若我過目不忘的話,那你們就沒什么可懷疑了吧?
“學生愿意接受考校。”沈溪再次恭敬行禮。m.biqikμ.nět
都穆此時已經(jīng)非常緊張,若沈溪真有過目不忘的本事,那就是天縱奇才,那他這番攻訐的論不就不攻自破了么?
說不得還會讓李東陽懷疑,他之前說的鬻題的證,也是因為他嫉妒和不忿而編造出來的謊話,本來之前他已知曉,自己成功取代唐伯虎和徐經(jīng),取了進士……
“尚書大人,切不可?!?
都穆顧不上唐突堂堂的一品大學士了,趕緊道,“此子家中或者藏書甚多,若輕易與他書本,或早就爛熟于胸,說是過目不忘,其實是早已背誦記熟,無從辯證?!?
李東陽打量了都穆一眼,因為之前舉證沈溪一事,他對都穆已產(chǎn)生懷疑。
李東陽道:“沈溪,這里有幾篇文章,你且拿去誦讀,之后本官親自考校于你。”
說著,李東陽將之前倫文敘和孫緒所寫文章,一并交給沈溪。
就連倫文敘和孫緒自己,也無法將會試考場上的文章一字不差地默寫下來,若沈溪真能看一遍就能如數(shù)背誦出來,那就足以證明,沈溪的確沒有打誑語。
沈溪恭敬地接過卷子時,都穆面如土色,全身抖得更厲害了,似乎感覺到災難正在降臨。
***********
ps:第六更到!
謝謝“致虛極守靜篤”大大成為本書盟主!同時也謝謝每一個訂閱、打賞、月票和推薦票支持的書友!
兩天更新了差不多七萬字,天子的努力大家看到了吧?還是那句話,成績越好,更新越多!
求一切支持!(未完待續(xù)。).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