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斯帝國的總督、宰相,全是在學者里挑選的。
龐大的帝國可以安穩(wěn)的維持至今,內(nèi)部問題雖然不少,但是帝國的底蘊仍然深厚。
而波旦帝國就更為落后了。
波旦帝國是貴族與國王聯(lián)合統(tǒng)治的制度。
雖然這任波旦皇帝意識到了這一點,不停的加強宗親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是一個封建帝國。
吐魯這個地方,甚至還不如波旦。
令出二元,并且宗教勢力龐大,這還不如土耳斯帝國政教合一來得好呢。
所以楊振說吐魯?shù)膶嵙ψ钊酰m德也很贊同。
楊振說道:“對付吐魯,最好的方法就是打疼它!”
“只要打疼他們,他們就不敢再覬覦費干塞盆地了!”
“咱們還得盯著普贊的直屬部隊打!”
“只要普贊的勢力衰弱,吐魯一定自亂!”
蘭德認同楊振的判斷。
吐魯?shù)木謩?,決定了吐魯只是個部落聯(lián)盟。
這點倒是與北莽差不多。
普贊是最大的酋長,可是不具備壓倒性的優(yōu)勢。
普贊外有大論,內(nèi)有僧王,并不能徹底掌控整個吐魯。
普贊可以掌控的,只有自已的部隊。
這支部隊,也是普贊可以制約吐蕃的中堅力量。
如果普贊的部隊落敗,那普贊便沒有了基礎(chǔ)。
但是怎樣可以讓普贊的部隊出動呢?
蘭德與楊振商討了許久,終于決定出一個計劃來。
吐魯之所以著急攻打費干塞盆地,是想獲得西疆的關(guān)口。
主要也是因為普贊的野心。
現(xiàn)在的普贊正值壯年,也想和大唐時的普贊似的,建功立業(yè)。
所以普贊發(fā)起戰(zhàn)爭,也是想撈取本錢。
普贊需要一場大捷來積累聲望,從而掌控整個吐魯。
而他發(fā)起戰(zhàn)爭的目標也非常簡單。
楊振一針見血的說道:“吐魯普贊的目標,就是借由戰(zhàn)爭削弱諸侯們的勢力,然后派自已的部隊收割最后的果實?!?
蘭德點了點頭。
楊振說道:“雖然這么打算盤沒問題,可諸侯們也不傻?!?
“他們的想法一定是把硬仗和硬骨頭拋給普贊的部隊,把輕松的任務(wù)留給自已?!?
蘭德點了點頭。
這個楊振不愧是陛下看重的人才。
與其說這家伙是兵家學問,不如說是縱橫家的學問。
蘭德這種大將,善于戰(zhàn)場指揮,沖鋒陷陣。
但是楊振的作戰(zhàn)能力并不突出。
若是在右武衛(wèi)里,他也不算能力突出。
可是這家伙十分擅長合縱連橫,精于利用手里的部隊,把各個國家拉扯進混戰(zhàn),從而渾水摸魚。
就像之前進攻費干塞盆地的戰(zhàn)役似的。
楊振先是假裝獲勝,引起月國人的貪婪,然后不停地騷擾波旦部隊,使對方警覺。
最后讓月國人夜襲波旦人,兩方兩敗俱傷以后,再去收割戰(zhàn)場。
這便是楊振的戰(zhàn)術(shù)。
這次,楊振要用同樣的計謀,來對付吐魯人。
楊振說道:“大將軍您看!”
楊振指著沙盤說道:“這邊,是費干塞盆地的南邊,這里有一大塊的綠洲。”
“這次攻占費干塞盆地,這些西疆各國的聯(lián)軍也出力很多,所以希望大將軍分給他們這些綠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