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慈周大山看向麥田,眉頭緊皺,滄桑而黝黑的臉難掩失落與沮喪。
這個人說得對,地主是不可能讓佃戶有好日子過的,否則,佃戶就有可能不出力干活,甚至在地主欺負人的時候,還能腰桿硬一硬,不必卑微地仰人鼻息。
地主不可能讓佃戶如此,留在這里,自己被欺負了一輩子,那兒子也一樣,孫子也差不多。
窮苦百姓家,連活下去都困難,哪還有翻身的機會?
顧正臣也站了起來,將口中不多的饅頭咽了下去:“當?shù)钁簦溩勇洳涣四銈兪掷锒嗌?,那等到土豆、番薯、玉米普及的時候,你們也一樣,地主會拿走更多,留給你們的,只會是夠吃,僅此而已?!?
“可一旦移出去,那就有了自己的田地。一旦土豆、番薯普及開來,你們還會發(fā)愁吃飽飯的問題嗎?不會吧,到時候拿出一畝地種土豆,一畝地種番薯,剩下的地種麥子、玉米、棉花……”
“日子總歸一天好過一天,可留在這里,多好的收成都與你們無關(guān),只與地主大戶有關(guān)。所以啊,移民這事分怎么看,誰都不想成為不肖子孫,可還有一個問題,誰又想成為沒有抓住機會,被子孫埋怨的祖輩?”
“大明會迎來一個盛世,而這個盛世的根基,就是耕者有其田?,F(xiàn)在朝廷正在做的,可不就是將田地分給百姓,讓佃戶成為自耕農(nóng),讓少田的自耕農(nóng)成為多田的自耕農(nóng)?”
喝了一口水,顧正臣從樹林中走到路邊,回頭看向周大山、周慈等人:“你們?nèi)羰窍嘈懦?,相信?zhèn)國公,那就應(yīng)該大膽向前向前走,至少,我若是佃戶,愿意抓住這個機會?!?
“走出去,子孫后代未必能讀書入仕,至少也可以溫飽、平安一生。”
“留下來過什么日子,你們大半輩子都經(jīng)歷了,沒什么好說的,幾位叔伯啊,換一種活法,未必就糟糕,佃戶糟糕的日子還不夠多嗎?再壞,還能壞到哪一步去?”
說完,顧正臣拱了拱手,笑著離開了。
嚴桑桑跟在顧正臣身旁,低聲問道:“夫君這番話,他們能聽進去嗎?”
顧正臣嘆了一口氣:“多少出點力吧?!?
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是決心不夠大,顧正臣也不指望這一番話就能促使他們下了決斷,只是希望這些人在思考要不要移民的時候,多多少少想一想,到底要不要給子孫一個未來。
看著顧正臣離開的背影,周大山嘆了一口氣,轉(zhuǎn)過身看向周小山:“你認為他說得對嗎?”
周小山看著老父親那張滄桑的臉,有些心疼,低聲道:“孩兒聽父親的?!?
周大山有些惱怒:“問你他說的對不對,不是問你聽誰的!就這德行,遷出去之后還不被人欺負?看什么看,干活去!”
三月的風(fēng)和煦,帶著幾分柔軟,打在人臉上很是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