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看著朱標的眼神有些茫然與疑惑,山西有多少戶、多少口百姓,這是民政之事,為何會問自己一個邊鎮(zhèn)守將?
“殿下,這是何意?”
徐達袖子微動。
朱標神情凝重,心思浮動:“魏國公,別人不知顧先生去了何處,所圖為何,可你我是清楚的。一旦顧先生帶回來那些農(nóng)作物,孤不敢說未來二三十年內(nèi)可以實現(xiàn)天下無饑,但孤敢說,未來二三十年人口將大幅增長?!?
這很好理解,糧食充足了,吃飽了,男人才會在漫漫長夜里折騰女人,不斷造娃。若是吃不飽,男人就是想折騰也是有心無力,女人想要生養(yǎng)孩子,那也生養(yǎng)不起。
再說了,大人都吃不飽飯,那孩子呢?
孩子營養(yǎng)跟不上,一場病下來,尚未成年就夭折的可不在少數(shù)。
一旦糧食多起來,人口出生數(shù)量大增是必然的事,夭折數(shù)量減少也是可以預(yù)期的事。
徐達知道顧正臣要找的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有多恐怖,一旦他成功返航,興許十年之后,大明不會動輒出現(xiàn)若干個府乃至一行省范圍的大饑荒!
即便是災(zāi)年,百姓家也能抗上一年半載。
不死人,新生兒再多起來,人丁興盛是遲早的事。
只是,這與山西人口有什么關(guān)系?
朱標抬手指了指輿圖:“人口便是國力,要增加人口,需要增加每戶田畝數(shù)量。家有五十畝地的百姓之家,正常年景,生養(yǎng)三五個孩子尚可?!?
“若家中只有寡薄的兩三畝地,讓他生養(yǎng)三五個孩子,壓力可想而知?!?
“山西這里六山一水三分田,戶五十九萬六千余,口四百三十萬余。可反觀山東、河南等地,一山一水八分田,卻是人口稀少,荒田無數(shù)。戰(zhàn)爭帶來的破壞,過去了一二十年依舊沒有消除……”
徐達意識到了朱標所指,輕聲道:“朝廷想要將山西的一些百姓移至山東、河南等地?”
朱標正色道:“沒錯!”
徐達含笑:“這事好辦,不需殿下親自動勞吧?”
移民這種事朝廷進行過很多次了,比如江南的不少人口被強制遷移到鳳陽,充實中都。前些年,山西一些州府沒有田地的百姓,也被遷移至了鳳陽、山東東昌等地墾荒。
兩年前,山西還將兩萬軍士從軍戶轉(zhuǎn)為民戶,拖家?guī)Э陔x開山西去了太行山以東。
可以說,遷移百姓對朝廷來說是一件駕輕就熟的事。
朱標面色嚴肅,審視了一番輿圖,側(cè)身對徐達道:“若是移民幾千乃至上萬戶,確實不需要孤來這里。可魏國公,若朝廷要移民百萬呢?”
“多,多少?”
徐達真正被震住了。
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