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時間,照例只有三人上桌:高拱、高夫人張氏和高務實,高拱的兩位如夫人曹氏和薛氏按禮法于偏廳別席而食。
高拱的夫人張氏與高務實的母親張氏并非蒲州張氏同族,高拱的這位正室夫人出身新鄭的臨縣中牟縣,中牟張氏在當地亦是官宦人家,累世大族——高夫人張氏的十一世祖為元代禮部尚書張圭。近些年來也還不錯,曾祖為屯留令,祖父張嵩積善行孝,以孝著稱河南,其父也曾為周府審理,甚至其晚輩之中也有佼佼者:高夫人的親侄兒張孟男便是嘉靖四十四年進士,初任廣平府推官,現任刑部員外郎。
高夫人在高務實的眼中,屬于很傳統、很典型的明代官宦人家出身的貴婦人,平時萬事以夫君的意思為準,溫和端淑,持禮待人,可惜不知為何,畢生無子??赡苷且驗樽约簾o子的緣故,她對高務實這個侄兒的態(tài)度不錯,不過就高務實觀察,她對高拱的其他侄兒侄女們也都不錯,但不管怎么說,高務實覺得她是個好人。
高拱的兩位側室曹氏和薛氏,高務實其實也并不太熟,只知道曹氏原本生了三個女兒,可惜三個女兒都在十四五歲夭折,而薛氏本來生有一子高萊,卻也在十三歲時夭折——說起來,高拱一家人確實有點慘。
高家門風嚴謹,食不寢不語屬于基本要求,這頓飯當然也不例外,就是安安靜靜吃完,無甚可表。最先吃完的是高夫人,但她吃完之后也就是安安靜靜等著高拱,當然這也是規(guī)矩。高拱其實吃飯比較快,但因為照顧高務實,最近總是刻意吃得很慢——因為按禮制,如果高拱這個一家之主放了筷子,桌上其他人都是不能再繼續(xù)吃的,而高務實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而且畢竟身體還是個小孩子,吃飯這種事就是想快也快不到哪去,高拱這人別看性子剛直,卻并不代表事情看不明白,因此刻意細嚼慢咽等高務實吃飽。
待高務實吃完,高拱才慢條斯理地最后喝了口清湯,放下筷子,接過丫鬟遞過來的白帕擦了擦嘴,朝高夫人點了點頭道:“夫人若要散步便先去吧,為夫有些事要和務實說說。”
高夫人最近這段時間已經習慣夫君飯后考校高務實的功課亦或者閑談等習慣,聞也不意外,點點頭,站起身來。
高務實連忙起身,微微鞠躬:“伯母慢走?!?
高夫人溫和地笑了笑:“不必多禮?!笔┦┤粠еN身丫鬟去了。
高務實等高夫人出門,抬頭看了高拱一眼,見他低著頭,眉頭一直皺著,不禁問道:“三伯,可是朝中有事不順?”
高拱剛才竟似在沉思,聞才抬頭看了高務實一眼,露出笑容:“朝中的事情反正一直也談不上多么順遂,趙貞吉更是一直看不慣我,甭管我說什么,他反正都要反對,我早就習慣了……怎么,對于趙大洲這種茅坑里的石頭,你有什么‘高見’么?”
高務實見他調侃自己,無奈一笑:“三伯如果都覺得難辦,侄兒才讀了幾本書,才疏學淺的,自然也不會有什么好法子?!?
“你這小鬼頭,什么時候這么謙虛起來了?”高拱曬然一笑,站起身來做了個手勢:“別提他了,走吧,去我書房?!?
四周高府的仆人丫鬟聽得面面相窺,想當初少爺(指已經夭折的高萊)直到過世,都沒被準進過老爺的書房,他那時候可是已經十二三歲了。府中的仆人能準許進入老爺書房打掃的,也只有區(qū)區(qū)三四人而已,可見這位六老爺家的大少爺在老爺心目中的地位那真不是一般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