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妃將來會是李太后,一般來講,這個身份就已經(jīng)決定了這個人只可能去拉攏,倒是不大可能倒的,因為倒不掉——將來她作為皇帝生母必然要尊為太后,除非她干出秦始皇他老媽當(dāng)年那樣的丑事出來,否則拿什么理由去倒?而其他方面就算人家真干出什么錯事,萬歷皇帝為了維持自己“純孝之君”的顏面,也絕不可能對自己親娘下手,到時候必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當(dāng)然,李貴妃將來雖然會被尊為慈圣皇太后,但排在她的前頭的其實還有一位,就是當(dāng)今皇后、將來的仁圣皇太后陳太后。如果能堅決說動陳太后站在自己一邊作為內(nèi)援,外廷這邊高拱再安排好一些手段,雖然“倒”不掉李太后,但還是有機(jī)會逼得李太后無法過問政事的。譬如李太后那個后世名聲奇差的老爹、國丈爺李偉,就是一個定時炸彈,要利用利用也不能說完全沒戲。但這個辦法,成功幾率未必多高,因為陳太后和清時原本排名在慈禧之前的慈安皇太后性格似乎差不多,是那種仁厚溫婉之人,更不要說她對李太后和朱翊鈞都非常親切,要拉攏她反對李太后母子,理由也不好找。況且,就算拉攏住了陳太后,這事兒也不是沒有失敗的可能,這種事情一旦失敗,后果太過嚴(yán)重,非到萬不得已,高務(wù)實絕對不會選擇。
至于為什么高務(wù)實考慮的都是在隆慶帝駕崩之后的處置,原因說穿了一文不值:眼下皇帝的兩個兒子都是李貴妃所出,于國有大功,而她一個安居深宮的娘娘,又沒有干出什么明目張膽妒忌爭寵的事兒來,哪怕是高拱這樣的寵臣,也找不到理由扳倒她。
這么看來,三人組里頭,李貴妃基本上就是只能拉攏、親近的一個,堅決不能反過來行事。
那么,馮保呢?
高務(wù)實仔細(xì)想了想,如果按照原先的歷史來看,馮保當(dāng)然可殺。歷史上他對高拱怨恨極深,正是誣陷高拱事件的一手經(jīng)辦人,要動他,理由充分得很。而且動他并不算難,雖然此人在宦官里頭算不上特別壞,但也實在算不上什么好人。即便眼下他并不是最當(dāng)權(quán)的宦官,可能還惡跡不彰,可這是大明朝,文官找宦官麻煩甚至不需要什么道理。譬如高拱這樣的身份地位,哪怕就跟皇帝說一句“此等閹宦,竟敢對我不敬”,馮大伴的下場恐怕就頗為不妙了,人頭落地雖然不至于,但發(fā)配出宮做個某地鎮(zhèn)守太監(jiān),卻是完全有機(jī)會的。
然而高務(wù)實卻知道,這個人能不殺最好還是不殺,能不動最好還是不動。
為什么?因為他是李貴妃的人。
俗話說得好,不看僧面看佛面,打狗還得看主人。
雖說如今隆慶爺健在之時,高拱要對付一個區(qū)區(qū)馮保,簡直再簡單不過了,可殺一個馮保容易,李貴妃那邊的態(tài)度就很難把握了。
再說,今天動了馮保,明天李貴妃就不能再用一個張保、王保?所以馮保的腦袋不重要,重要的是馮保所處的位置。馮保對于高拱而,其真正重要的位置,并不是他眼下真正在外頭拿得出手的內(nèi)廷官職,而是太子“大伴”這個身份。
依照大明朝的慣例,太子的大伴在太子登基之后,基本上就是新君最信任的內(nèi)宦。皇帝最信任的內(nèi)宦是個什么地位?前有劉瑾、后有魏忠賢。
雖然歷史上萬歷親政不久就自己動手處理了馮保,可在沒親政前,他也沒敢把自己老媽安排在他身邊的這位大伴怎么著啊。萬一隆慶帝還是如歷史上一樣英年早逝,那么李貴妃就仍是代表皇室的最終話事人!而且這一代表就是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