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突然冷笑起來:“可笑這些年來,朝中臣子竟無一人向朕當(dāng)面直弊病,他們表面唯唯諾諾,背地里卻首鼠兩端,教朕心寒!”
李欽載緩緩道:“陛下,臣剛才說過,朝臣大多出身于世家,他們不得不站在世家的利益上行事,這是無法避免的?!?
武后笑了笑,道:“景初說,今日有諫進上,剛才你說的科舉弊病,是否有解決之道?”
李欽載道:“有,雖不能完全解決,但臣以為能緩治其弊。”
“快說!”李治急道。
“其一,科舉之前,調(diào)撥東西臺御史發(fā)赴各地州縣,監(jiān)察地方官員薦舉考生事宜,力保薦舉名錄的公正,對世家和寒門考生的比率嚴(yán)格控制?!?
“薦舉以寒門子弟為主,同時為了不徹底得罪世家,陛下也可許世家門閥少許官職,適當(dāng)對他們妥協(xié)。”
“其二,為保科舉閱卷的公正,臣請陛下采用湖名制,杜絕閱卷官員以考生出身籍貫而擇人取士的弊端?!?
李治和武后迅速對視一眼,李治驚奇地道:“何謂‘湖名制’?”
李欽載用手比劃了一下,道:“考試過后,各考生的試卷放在一起,疊成一摞,在考生填寫姓名的地方用白紙暫時湖住,讓閱卷的官員無法看到考生的姓名籍貫,只能以考生試卷所答的內(nèi)容擇優(yōu)而取。”
“待成績排名定下來后,在監(jiān)察官員的監(jiān)督下,閱卷官再將試卷湖住姓名的地方打開,只憑成績而宣布錄用的人選?!?
“在這個過程里,朝中各級官員層層監(jiān)督,并立下嚴(yán)法禁止官員徇私舞弊,如此,可保證科舉考試的公正性,亦可服天下士子之心?!?
李欽載說完后停頓下來,留足了時間讓李治和武后慢慢消化。
李治和武后咂摸著李欽載剛才話里的意思,半晌之后,二人眼睛越來越亮。
勐地一拍大腿,李治興奮地道:“景初高才,巧思如神,朕太佩服了!”
武后也含笑道:“景初所諫之法甚妥,如此可極大地避免科舉考試中官員和考生舞弊,杜絕世家門閥以權(quán)勢插手干預(yù)科考,甚善也!”
李治大笑道:“如此,朝廷科舉便是完完全全的擇才取士,再無權(quán)勢與人情舞弊徇私,同時,天下寒門子弟入仕的機會也大多了?!?
說著李治起身,興奮地在殿內(nèi)來回踱步,然后轉(zhuǎn)身指著武后,道:“皇后,記下來,剛才景初說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
武后含笑點頭,眼神望向李欽載時,少了幾分怨恚,多了幾分善意。
私人恩怨放在一邊,這一次,李欽載站的立場與她一致,那么,她與李欽載便是同盟。
成熟的政治人物不會被私人恩怨影響心智,盟友也好,敵人也好,因利而分,因利而合,是敵是友,立場不可能永不改變。
比如這一刻,武后便突然覺得,在科舉這件事上,她與李欽載又形成了暫時的同盟。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