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謙在心里冷笑。
夏哲恐怕是收了太多的銀子,不好交差了,所以才這樣的勸他吧?
他懶得摸清楚誰是誰的關(guān)系,干脆把一部分替換的名單傳了出去。誰都想保住自己的位置,找這個找那個的都有。誰是走什么關(guān)系進的都司?這些人的后臺是敷衍應(yīng)付了事還是真心實意的幫忙?一下子就試出來了。
如今打招呼的人都快把他的門檻踏破了,夏哲卻讓他等到秋天再說。
是嫌他這里還不夠亂?
還是想利用這個機會再賣那些有實力的背后人一個面子?
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李謙都沒準(zhǔn)備拖太久。
這種事情拖得越久就越容易引出大人物來。
他現(xiàn)在還沒有精力和那些大人物為了個小人物開戰(zhàn),這不劃算。
但李謙面上卻半點也不露,笑道:“誰想去告就讓他去告去。我要是連這點事都兜不住,還做什么兩司的都指揮使?”
他挑起的眉頭卻讓這句話顯得無比的張狂。
夏哲想到李謙立了奇功卻只兼了陜西都司都指揮使,轉(zhuǎn)念又想到那三十萬擔(dān)糧草,他思忖了片刻這才笑道:“也是,有鎮(zhèn)國公坐鎮(zhèn),就算是有人說什么,你也不必放在心上。”
李謙笑著沒有說話。
夏哲這樣試探他,他憑什么一定要接招?
他想猜,那就讓他猜好了!
李謙想到了李瑤。
他這次實際上是想試試?yán)瞵幍膽B(tài)度。
讓他把軍功讓出來,弄個了皆大歡喜的局面,他的軍功也不是那么好收的。何況李瑤還指望著他能隨時出兵增援榆林關(guān)和嘉峪關(guān)呢?沒有強兵,難道讓他一個人去抗敵不成?
他把陜西都司的人換了個底朝天,就看李瑤有什么反應(yīng)了!
李瑤若是支持最好,他若是不支持,他少不得跑一趟京城,和李瑤講講道理的同時,也去看看熊正佩,或者是去看看汪幾道也可以?,F(xiàn)在的形勢最好不過了,平衡、制約,有時候也可以為他所用。
他在心里琢磨著,目光不由就朝池邊唯一的一座三層酒樓望了過去。
今天是端午節(jié),他還沒能陪著姜憲看賽龍舟,卻在這里陪著夏哲勾心斗角,雖然比看賽龍舟有意思,可他還是愿意陪著姜憲,愿意在姜憲面前示弱,讓她攬著自己的肩膀,把頭依在她的肩頭,輕聲漫語地說著些家常的瑣事……
但他很快就回過神來。
楊俊錦衣玉帶,面帶微笑地走上了觀景臺。
夏哲愕然,居然失態(tài)地道著:“他怎么來了?”
李謙靜觀其變。
他剛回西安的時候,夏哲等人邀了林玉幾個給他舉辦了一個小型的接風(fēng)宴,當(dāng)時楊俊一改從前的病弱,出現(xiàn)在了接風(fēng)宴上。夏哲仿佛對楊俊非常的忌憚,在接風(fēng)宴上和楊俊打了個招呼之后就沒說上十句話。他雖然表現(xiàn)的淡然,可李謙還是感覺到夏哲有意冷著楊俊卻又不想讓人發(fā)現(xiàn)的心態(tài),這次則是小聲嘀咕出聲。
李謙如果不了解楊俊的家世肯定會覺得奇怪,了解了楊俊的家世之后,知道這世上的讀書人都不愿意為了死去的人背個罵名,就理解了夏哲對楊俊敬而遠(yuǎn)之、視而不見的做法。
只是他最終的目標(biāo)是要拿到陜西所有衛(wèi)所的指揮權(quán),和楊俊對上是不可避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