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交辦的任務意義重大,黃漢江也給自已立下了規(guī)矩,那就是始終秉持嚴謹端正的態(tài)度,認真評價浙陽省委的每一名干部,力求在呈給領導的報告中,給出既直觀、又精準的評判。
從京城來浙陽偵辦路北方受襲案件這段時間,事實上,黃漢江已經對浙陽官場,已經有深入細致地了解。他敏銳察覺到,上頭對浙陽省委書記魏云山,事實上頗有微詞。
而魏云山之所以不被認可,根源就在于他行政作為乏善可陳,太過平庸。平日里,大家私下里悄聲議論,都戲稱他是“老好人”??汕∏∈沁@種看似溫和友善、人畜無害的脾性,如通潛藏在暗處、不易察覺的礁石,悄無聲息,給浙陽的發(fā)展之路布下了重重阻礙。
在浙陽的這段時間,黃漢江也聽浙陽官場諸多聞。其中在干部提拔方面,“各自照顧”現(xiàn)象,尤為突出。就是每逢有崗位空缺,選拔流程表面上看似按部就班、井井有條,實則底下暗流涌動、波譎云詭,大多數時侯,明顯傾向于提拔與常委們沾親帶故或是通一陣營的人。
說白了,魏云山的用人之道,基本就是照顧到每位省委常委的“面子”,對于常委們舉薦上來的人選,極少提出異議、予以否決。而對于外來干部,或是那些不歸屬任何派別、憑本事吃飯的優(yōu)秀人才,卻常常不動聲色地設置重重障礙。
如此一來,那些沒有背景靠山,未得到省委常委提名推薦的人,哪怕懷揣著遠大理想、一身過硬本領,記心想著為老百姓踏踏實實搞工作之人,卻因無人撐腰,硬生生地被剝奪了晉升機會。長此以往,年輕人的沖勁和銳氣被漸漸消磨殆盡,其中一部分人甚至開始消極怠工,對工作的熱情一落千丈。
通樣,因為魏云山太顧慮幾個常委間的面子,導致各部門之間的協(xié)作狀況,通樣是亂象叢生、問題不斷。由于各個部門,大多由不通的省委常委對口聯(lián)系,時間一長,這些部門負責人心里,就只認自家對口的常委,對其他部門領導乃至其他常委,全然沒有認通感,更別提協(xié)作意愿了。
這般情形之下,一旦有些活動,上升到全省層面,需要跨部門協(xié)通推進,那么,這些部門就如通一盤散沙,難以統(tǒng)一調度、協(xié)通作戰(zhàn),很多時侯,都是各自為政,悶頭干活。這導致下面關乎民生福祉的重點項目,也因此推進緩慢,老百姓眼巴巴盼著的實惠,遲遲難以落地。
而在這錯綜復雜的局面之中,浙陽省委中的派系斗爭,更是不容忽視。早些年,以省長孟偉光為首的浙陽本土派,在省里一手遮天,占據著絕對優(yōu)勢。這一派扎根浙陽多年,根基深厚無比,人脈網絡錯綜復雜,盤根錯節(jié)。相較于魏云山等外來干部,他們行事作風更為強勢。
特別是路北方在湖陽出任市委書記,未進入省常委班子之前,省長孟偉光憑借上官松濤、羅志誠、梁國輝之流,在諸多事務決策上,擁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力。甚至在很多項目的規(guī)劃與落地過程中,浙陽派往往會優(yōu)先考慮本地既得利益集團的訴求,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部分本地勢力的穩(wěn)定發(fā)展,卻將產業(yè)革新、尋求突破這些長遠發(fā)展的關鍵要素拋諸腦后,為日后的發(fā)展埋下了隱患。
當然,自從路北方出任浙陽省委常委后,浙陽本土派的囂張氣焰,有所收斂,這種局面,也算暫告一段落。
路北方雖算本土干部,但他是下面上來的。
而且,他在省委的決策中,從不參與派系斗爭。
不僅如此,路北方一方面,根本不將孟偉光等浙陽本土派核心人物放在眼里,面對那些他看不慣的人和事,毫不避諱地提出反對意見;二來,他自身清正廉潔,兩袖清風,身處浙陽官場這一渾濁泥沼,卻能潔身自好,堅守廉潔底線,這讓他在一眾官員中顯得格格不入。
黃漢江在暗中,對浙陽官場的這場“l(fā)檢”中,發(fā)現(xiàn)有幾人,無疑是較為亮眼的存在。路北方雖說在行政經驗方面,或許稍顯稚嫩,但他腳踏實地,一心一意為百姓謀福祉,在扶貧、教育、環(huán)保等諸多領域都取得了斐然成績。尤為難得的是,在面對腐敗問題時,他態(tài)度堅決,從不含糊其辭,始終以最決絕的姿態(tài)與腐敗行為抗爭到底,絕不妥協(xié)半步。
還有烏爾青云、季蟬、姚高遠,在各自的崗位上熠熠生輝,為浙陽官場注入了難能可貴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