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次加科的錄取名額和一二三甲人數(shù)還沒有確定,另外科舉改革的事情什么時間昭告天下?”
“哦……”
這一下崇禎和群臣都愣住了,隨即訕訕的笑了。
今天朝會本來是確定加科名額的,結(jié)果談?wù)摽婆e改革的事兒把正事兒給忘了。
“錄取名額……”
崇禎輕聲重復(fù)了一聲,而后拿起龍案板上的名冊翻了翻:“分數(shù)在五十分以上的全部錄取為本次加科進士,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臣以為可以,連一半的分都達不到那只能怪他們自已不努力了!”
“此次加科以策論為主,考察他們對各種時論和未來的看法,前兩場的平均是三十一點八六,第三場是十四點二四,
如果前兩場分數(shù)高一些,第三場差點也能說明他的基礎(chǔ)共很扎實,錄取之后即便不能成為可造之材,至少也是守成之才了!”
“對,能超過錄取線的,那前兩場的平均分應(yīng)該都很高,基礎(chǔ)扎實代表著博覽群書,對后續(xù)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五十分以上的六百二十一人,參考近一萬八千人,錄取比例近三十比一,和歷屆錄取比例差不多?!?
“現(xiàn)在急缺官員,多錄取一些也好,否則大明一朝參考人數(shù)最多的科舉結(jié)果錄取人數(shù)最低,怎么都說不過去吧!而且還耗費了如此大的代價。”
……
群臣紛紛贊通。
這個時侯多一個少一個都不算什么,影響也不大。
“既然諸位愛卿沒意見,那此次錄取就按這個算吧?!?
見群臣沒有反對,崇禎直接拍板決定,而后繼續(xù)道:“至于三甲名額,前三名一甲、及格分為二甲、其余為三甲,今年不再舉行傳臚大典,直接放榜就是了。
一甲和二甲前二十名留在京都各部歷事,朝考達標后下放任知縣。
二甲前三成去各布政司歷事,明年跟隨遷移隊伍進入中南半島,三成給戶部,進入皇家銀行、互市、百貨供銷社,明年跟隨海貿(mào)隊伍去海外走一趟。
剩余三成去水利水務(wù)部,多在外跑跑是好事兒,還有一成給工部,大基建馬上就要開始,工部人手也是緊張。
三甲立刻去中南半島,一半擔(dān)任那里知縣的副手,讓縣官們帶著他們歷事。
另一半給國土資源部,讓郭允厚給他們分配工作,從最基礎(chǔ)的田畝賦稅干起,明年重新劃定州縣后擔(dān)任主官。
各部挑人的時侯不要一刀切,挑各自合適的和有興趣的。
朕這么安排,諸位愛卿可有其他意見?”
群臣再次齊齊搖頭,遷移百姓、開海貿(mào)、三大運河、大基建、新農(nóng)村,這都需要人手,皇帝安排的很是合理。
至于說皇帝所說的挑合適的,這是皇帝說給各部尚書聽的,讓他們不要為了搶排名靠前的人起爭執(zhí)。
至于說進士的意向,重要嗎?
誰去哪里這是禮部和吏部說了算,哪里輪到一個新科進士挑來挑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