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則是明年二月的春闈,這是本朝的第一場科舉,截止目前,各省上報的舉人共計一萬一千兩百零六人?!?
眾人猛地一驚,抬頭看著木板上的數(shù)據(jù),眼中滿是疑惑。
大明自開科舉以來,會試人數(shù)從最開始的一千五百人左右增加到平均在四千五到五千人之間。
最多的一次也只是六千余人,明年的會試怎么會猛地多出四五千人?
“陛下,臣給各省布政司的提學官員傳信問過,回應的結(jié)果是,這多出來四五千人,都是往屆未中的舉人,最大的都已經(jīng)花甲之年了。
以前他們參加幾次不中后就放棄了,但陛下大力整頓吏治,蒙古、遼東、朝鮮以及明天的扶桑等,急缺官員,他們可能覺得明年會多錄取一些,
加上如今吏治清明,沒有以往的那一套徇私舞弊,自己的機會會大一些,所以又都準備參加明年的春闈了,請陛下圣裁!”
見劉宗周看向自己,崇禎沉吟了片刻:“既然合乎流程和規(guī)制,那朝廷自然沒有阻止的道理,
禮部按照定制走,具體錄取多少,朕自會合算,到時候再公布;
其次,鑒于參考人數(shù)猛增,朕覺得主考官增加至四位,同考官增加至二十四位。
各部院都可以提報人員,或者毛遂自薦,以秘本形式呈送東暖閣。
朕會會同內(nèi)閣和禮部商議,會試開考前三天公布?!饼R聚文學
說到這里,崇禎停頓了片刻,看著眾人:“朕一直以為會試的排名存在著問題,彌封制和謄錄制也無法解決徇私舞弊的問題,試卷內(nèi)容做標記這對考生來說不算難吧,
即便做不了標記,那也無法解決主考官和同考官的主觀性問題,繼而引起爭執(zhí),這點諸位不否認吧!”
眾人齊齊點頭。
雖然有許多種防止作弊的制度,但作弊方式層出不窮,可以用悍不畏死來形容了。
最關(guān)鍵的是每場考完改卷的時候,同考官們都是整晚的爭論著,鬧到主考官那里,最后被一錘定音,這里面就是主觀因素在作怪。
哪怕是他們自己不承認,這種常年累月形成的習慣,一定在影響著。
禮部尚書劉宗周眼中神光閃爍,沉聲道:“陛下的意思是效仿戊辰武科,以分數(shù)來定?”
“陛下,臣以為可行,只要把評分標準做好,按照標準打分,一目了然?!?
“對,分數(shù)擺在那里,如果有異議再找主考復核就是了,也不用去爭論了。”
“彌封制、謄錄制解決保密問題,評分解決爭論和主觀性問題,如此甚好!”
“好是好,但這就意味著同考官人數(shù)的增加或者同考官閱卷量的增加!”
“這都不叫事兒,三年一次,辛苦就辛苦一些了,為朝廷選才,只是受點累怕什么?”
……
“既然諸位都同意修改,那明年的春闈就按新標準來,此事禮部牽頭,六部九卿共同商議評分標準,可隨時到東暖閣見朕?!?
“臣等遵旨!”
眾人起身回應,崇禎右手虛按示意眾人坐下,而后看向劉宗周:“劉愛卿,你繼續(xù)說說下一項明年的計劃!”
聽見皇帝的問話,劉宗周臉色嚴肅了起來,而后在木板上寫下八個字。
群臣見狀,也都嚴肅了起來,甚至有些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