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段老師的反應(yīng),不少人明悟過來,莫非,陳天陽故意嘩眾取寵,是為了引起段老師的注意?
想到這里,不少人暗罵陳天陽無恥。
陳天陽道:“你剛剛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這段話,說是老子在告誡統(tǒng)治者要無為而治,這種論點,便是和《道德經(jīng)》的本意南轅北轍。
豈不知,《道德經(jīng)》論述的是'大道'的本質(zhì),每一句話基本都跟'大道'有關(guān),只不過大道玄奧難測,難以用筆墨準(zhǔn)確描述,而《道德經(jīng)》中所用的隱喻暗語也很多,因此眾人不得其意,想要用世俗的治國方法硬往《道德經(jīng)》上套,不過是牽強(qiáng)附會罷了?!?
“哦?那依你之見,這話應(yīng)該是什么意思?”段老師眼中閃過一抹驚奇。
陳天陽自信地道:“這句話的主語不是統(tǒng)治者,而是大道。'太上,不知有之',最高境界的人是真正得道的人,這種人反而忘了道的存在,比方用天地來舉例,'道在天地,天地不知',天地不知有道,反而能夠得道。
境界次一等的人,是孜孜以求追求大道、親近而贊美大道的人,后面則以此類推,最差一等,便是侮辱大道的人,正如《道德經(jīng)》另一句話,'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境界最低下的人,不懂道之玄妙,反而出嘲笑?!?
課堂中一片寂靜,紛紛陷入思考之中,都覺得陳天陽說的有道理,至少,比剛剛段老師的解釋,更加符合語境,而且還能和《道德經(jīng)》中其他的句子相互印證。
段老師眼眸中驚奇之色越加濃厚,不得不承認(rèn),陳天陽說的很有道理,至少能夠自圓其說。
她微微沉吟,繼續(xù)道:“你既然說到天地,我記得《道德經(jīng)》中還有一句話,'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數(shù)窮,不如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