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諸位都沒辦法,那朕說個法子,如何?”崇禎用起了老套路。
“請陛下賜教!”眾臣無奈,只能回應(yīng)。
崇禎嘴角微微上揚,“朕打算重啟礦稅!”
不提這兩個字還好,提完之后引起了內(nèi)閣的強烈反對。
“萬歷二十七年,征稅宦官馬堂在天津設(shè)卡征稅,巧取豪奪,短短一年時間就使一百多家商號家破人亡,天津萬人暴動!”
“萬歷二十九年的絲傭之變,蘇州兩千多名織工為了反對稅監(jiān)的橫征暴斂,發(fā)動暴動?!?
“稅監(jiān)梁永在陜西征稅期間,盜掘歷代皇陵”
“云南征稅的太監(jiān)楊榮激起民變被殺”
“還有亂遼的高淮!”
幾位閣臣輪番痛訴稅監(jiān)們的惡行,試圖阻止崇禎重啟礦稅。
明朝礦稅可以拆開來看。
礦:開礦。
開礦就是開采礦產(chǎn),先找擅長堪輿者尋找礦地,然后雇傭礦工開礦,再將礦賣出去換成錢。
理論歸理論,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亂象百出。
有的太監(jiān)確實按照規(guī)矩來,老老實實找礦山,雇礦民開礦冶煉。
有些太監(jiān)為了偷奸?;?,先是在當(dāng)?shù)卣乙粋€富戶。
緊接著帶人在富戶門口、院子里挖坑,美其名曰勘探礦產(chǎn)。
挖完坑之后并不回填,而是拿著相關(guān)文件告訴富戶,這些坑都是為皇上開礦所挖,除了他們誰都不能回填,否則就是抗旨!
富戶為了平事只能送錢。
錢被包裝成礦稅送往京師后土坑才得以回填。
稅:征稅。
這里的稅主要為商稅和坑冶之課稅。
(坑冶包括銅,鐵,鉛,金,銀等礦產(chǎn))
實際征收過程中也是亂象百出,有些太監(jiān)為了完成任務(wù),不管對方是不是商人,凡是進(jìn)城的百姓全都收過路費。
更有甚者誣陷商隊的商品為違禁品,直接予以沒收,少部分充公大部分留在自己腰包。
坑冶之課稅更加可怕,有礦開礦,無礦而輸銀。
太監(jiān)高淮在遼東時干的就是這種事,他剝削壓榨當(dāng)?shù)剀姂艉桶傩?,讓朝廷失去了民心?
當(dāng)時遼東流行一首童謠:遼人無腦,皆淮剜之
,遼人無髓,皆淮汲之。
崇禎不知道征收礦稅的危害嗎?
他當(dāng)然知道,而且深惡痛絕。
所以他并不沒有打算真的征收礦稅,而是想借著礦稅之名義抄家!
這一次。
他要合理合法的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