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除去今年所有開支,國庫尚有一千六百萬兩存銀?!睉舨可袝皆镭暪碚f道。
崇禎呵呵笑了起來:“按照每年虧空八百萬兩計算,這些銀子還能吃兩年!好啊,太好了,你們真是朕的好幫手!”
內(nèi)閣所有成員都站在原地不說話。
大家都心知肚明。
如果不能在未來兩年內(nèi)達到收支平衡,大明朝將再次迎來財政危機。
而且這還是在沒有戰(zhàn)事的情況下。
一旦起戰(zhàn)事,龐大的軍需會加快消耗存銀。
還有撫恤銀,賞銀等。
屆時本就捉襟見肘的國庫將雪上加霜。
帶著這個問題,內(nèi)閣陷入激烈的爭吵之中。
辦法無非兩種:開源或者節(jié)流。
和崇禎之前預(yù)想的一樣,節(jié)流方案率先被斃掉。
眾人開始討論開源。
“臣以為可以增加商稅,我朝商稅三十稅一,實在是太低了!”新任禮部尚書黃錦提議道,“以南宋為例,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最高時歲入一萬萬貫。按照一貫銅錢兌換一兩銀子的比例,南宋稅賦收入是我大明的五倍之多!”
“其中田賦占比兩成,關(guān)稅占比一成半,剩下六成半全是商稅,大明完全可以效仿?!?
不等崇禎表態(tài),其他幾人立刻站出來反對。
尤其是內(nèi)閣首輔范景文,他反對的聲音最大。
“宋朝商稅重是不得已而為之。當(dāng)時宋、金接壤,邊境和其他偏遠地區(qū)征收田賦難度很大,有時候好不容征上來,不等送抵京師就被土匪劫走了,朝廷田賦收入銳減?!?
“為了彌補這里的損失,大宋朝廷只能另辟蹊徑?!?
“首先是向農(nóng)民加稅,為了避免苛捐雜稅引起民變,宋朝將強壯者征召入伍,剩下的老弱病殘想造反也反不起來,表面上看似沒問題,實際卻導(dǎo)致了冗兵?!?
“其次他們在京師和地方設(shè)立了大大小小兩千多個商稅務(wù)(功能等同于稅務(wù)局),有冗官之弊?!?
“商稅務(wù)制定了各種商稅,除了過稅和住稅外,還有繁雜的課稅,包括但不限于米,布、牲畜甚至雞蛋等物資。老百姓挑著一筐菜進城售賣需要交稅,賣完后離開時還要再交一次稅?!?
“據(jù)統(tǒng)計,南宋商稅最高時可達十稅七,甚至十稅八!”
“再加上鹽鐵官賣帶來的高價問題,普通百姓生活十分艱苦?!?
“相反,有錢的士紳和商人幾乎不受影響,他們可以隨時調(diào)整商品價格以應(yīng)對物價變動,這也是士大夫懷念宋朝的原因之一?!?
“最終的受害者只有底層百姓?!?
“元承宋制,太祖高皇帝深受其害,所以自立國之初就規(guī)定凡商稅三十取一,過取者以違令論。”
“洪武七年,太祖又下詔免除老百姓自織的布帛,自養(yǎng)的家禽,自種的糧食、菜、果、竹草等稅。”
“陛下并非昏君,自不會敢違背當(dāng)年太祖定下的規(guī)矩?!?
范景文最后一句話說的十分有水平,看似給拍了崇禎的馬屁,實則堵死了崇禎增加商稅的路。
崇禎笑著朝范景文點了點頭。
他本來就沒打算提高商稅,所以給了范景文一個認可的表情。
“田賦不能加,商稅也不能加,朝廷每年有八百萬兩的虧空,總得想辦法解決吧?”大殿安靜下來后,崇禎重新拋出了這個問題。
內(nèi)閣成員支支吾吾,無話可說。
開源的辦法屈指可數(shù),除了加稅他們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