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暗暗搖頭。
這條計謀也沒有達到他的心理預(yù)期。
如果主動和明軍開戰(zhàn),那么黃得功完全可以把注意力放他身上,反正宣府鎮(zhèn)那邊短時間內(nèi)也不會失守。..
雙發(fā)互相耗著。
明軍的糧草可以從北京運過來,他們的糧草只能從遼東運往草原,再從草原走山路運往墻子嶺。
宣府鎮(zhèn)守一個月,他們就得運一個月的糧草。守了兩個月,他們就得運兩個月的糧草。
這...錢糧沒搶到,搭進去不少。
身為叔父攝政王的他能忍?
范文程目光再次從眾人身上掠過,表情嚴(yán)肅的說出最后一計。
“這最后一計則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不過...此計的風(fēng)險很大,但如果成了的話,收獲也會很大?!?
“范先生請講?!倍酄栃柊欀颊f道。
計謀多了不一定是好事,他已經(jīng)不知道該選哪個計謀了。
“那就是等!”
“等?”眾人不解。
俗話說兵貴神速,最好是未雨綢繆。
范文程這個等是什么意思?
“嗯,等!”范文程強調(diào)一聲,“等黃得功主力到達宣府并且與豫親王交戰(zhàn)后,我軍再行動?!?
“屆時我軍依靠重甲步兵強攻密云城外的明軍,不求全殲只求退敵。將他們擊潰后,迅速領(lǐng)兵去往居庸關(guān)?!?
阿濟格撇了一眼范文程:“居庸關(guān)易守難攻,就算唐通不在,那里的守軍也能擋住我們?!?
范文程淡然一笑:“攻下有攻下的對策,攻不下有攻不下的對策?!?
“如果攻下就乘勢追擊,到時候黃得功前有豫親王(多鐸),后有睿親王(多爾袞),必敗無疑!”
“如果攻不下,我軍就在關(guān)外列陣。從宣府到北京只有居庸關(guān)一條路可以走,一旦我軍圍住了居庸關(guān),就等于斷了黃得功的糧道?!?
“沒了糧草明軍必然大亂,就算不亂也得想辦法打通糧道!”
“可是糧道不是那么好打的,屆時北有豫親王,南有睿親王,黃得功被夾在中間兩頭為難?!?
“如果他主力南下,豫親王就會乘勢追擊。如果不派主力南下,這糧道就打不通。因為我軍有兩萬之眾,多了不敢說,對抗兩萬明軍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嘶--
多爾袞倒吸一口涼氣,被范文程的計謀深深折服。
三條計謀,每條都說得過去。
尤其是第三條,簡直是一條完美的計策。前后夾擊之下,黃得功就算再能打,也避免不了被全殲的命運。
不過...好像有點不對。
多爾袞急忙問道:“范先生為何說最后一條計謀有風(fēng)險,而且風(fēng)險很大?”
范文程嘆了口氣,指著地圖說道:“居庸關(guān)東南二十里是昌平州,若想截斷黃得功糧道有兩個辦法,一是攻下昌平州,然后一部分駐守城中,另一部分在城外扎營?!?
“第二個辦法是在昌平和居庸關(guān)中間扎營。”
“兩種辦法各有利弊。首先不一定能攻下昌平,其次在昌平和居庸關(guān)中間扎營的話,我軍將自斷糧道?!?
“如果從百姓手中搶不到糧食,睿親王將不得不退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