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起身還禮道:“這只是我的猜測,睿親王可以信,也可以不信。”
多爾袞怔了怔,然后無比認(rèn)真的開始思考。
就在多爾袞思考的同時,阿濟格不懈的說道:“簡直是一本正經(jīng)的胡說八道!”
范文程一臉平靜的反問:“請多羅武英郡王賜教?!?
“說就說!”阿濟格臉上還是那般不屑。
“我們這一路只有兩萬人馬,如果我是崇禎和黃得功,肯定是用大吃小,用四萬人對抗兩萬人。照你的意思,他們不但舍近求遠(yuǎn),還放棄以多打少的機會去宣府攻打多鐸?”
“可能嗎?”
多爾袞和遏必隆同時抬起頭,看向范文程。
阿濟格說的話非常有道理,既然明軍有五萬戰(zhàn)兵,為何舍近求遠(yuǎn)去攻打多鐸的鑲白旗,而不是近在咫尺的正白旗。
范文程點點頭:“多羅武英郡王的話有道理,但道理并不多。”
阿濟格雙手緊握,瞪著一雙鼠眼狠狠地盯著范文程,好像隨時會打人的樣子。
范文程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開口說道:“首先,睿親王(多爾袞)和豫親王(多鐸)的情況不一樣?!?
“豫親王正圍攻宣府鎮(zhèn),宣府鎮(zhèn)距離獨石口三百多里,再加上沒有重兵把守,所以明軍很容易就能將豫親王的退路截斷?!?
“我軍情況則截然相反,身后十余里就是墻子嶺,進可攻擊明軍,退可去往長城之外。如果發(fā)現(xiàn)明軍增兵,我們完全可以撤出去。”
“就算明軍發(fā)起突襲,我們也能憑借壕溝,鹿角,火炮抵擋一番,為主力撤退贏得時間?!?
“明軍知道這個情況,所以根本沒有進攻的欲望。這也是黃得功與我軍對峙的主要原因!”
這廝果然縝密!
聽完范文程的解釋,阿濟格翻了白眼,默默的看向大帳角落。
范文程先是看向多爾袞,隨后看向阿濟格,最后目光從遏必隆身上掃過。
見眾人沒有異議后繼續(xù)說道:“范某有三條計策?!?
“范先生請講!”多爾袞豎起了耳朵。
范文程剛要開口又覺得有些不妥,想了想后說道:“三條計策的前提是,明軍確實如我所說的那樣正在向宣府調(diào)兵?!?
多爾袞滿不在乎的說道:“這很好判斷,多鐸在居庸關(guān)以北龍門衛(wèi)以南布置了大量的探馬,只要明軍主力出現(xiàn),他們就會用最快的速度將消息傳出來。”
范文程放心的點點頭,“這第一條計策是瞞天過海。”
“據(jù)我估算,明軍調(diào)動兵馬去往宣府最少需要五天時間。而我們也可以趁著這幾天時間將兵力分成兩部分,少部人馬留在原地不動,主力則悄悄退往關(guān)外,然后繞道草原再次從獨石口入關(guān),與豫親王兵合一處對抗明軍?!?
多爾袞背靠座椅,雙手按在桌子上,眉頭緊鎖。
這條計謀既沒有什么漏洞也沒有什么亮點。
一旦被明軍發(fā)現(xiàn),想奇襲就難了。
而且。
宣府一帶地形復(fù)雜,如果兩軍對壘的地方山地多的話,騎兵的優(yōu)勢并不是很大。
勝了還好,如果再次出現(xiàn)對峙的局面,這次進關(guān)將一無所獲。
此番入關(guān)的目的是搶人,搶錢,搶糧食,殺明軍。
這么做的話,短期內(nèi)無法達成他的目的。
范文程停頓了一會,接著說:“第二條計謀是打草驚蛇和圍魏救趙。”
“不管明軍調(diào)不調(diào)兵,以后每天我們都派兵主動與明軍開戰(zhàn),人數(shù)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勝了可以增加士氣,敗了也能保存實力。目的是死死的牽制住黃得功這部分戰(zhàn)兵,讓他不敢去往宣府?!?
“他若敢去,我們就在后面追擊襲擾,那些步兵在我軍騎兵眼里就是活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