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性的工作還是必須得由專業(yè)人士來完成,劉星禮一邊操作一邊向眾人解釋道:“現(xiàn)在是給模具內(nèi)側刷漿液,這個配方還是在資料庫里查到的,漿液分兩層,第一層是用細稻殼灰和細沙泥制成的,第二層是用上等極細窯煤加水調(diào)制的?!?
刷完之后幾個人上來將鐵模兩瓣兩瓣地合攏一起,然后用鐵箍從外箍緊,用爐火進行鐵模慢慢烘熱。這樣一截一截地裝配好鐵模之后,劉星禮才下令開始澆筑。
冶金車間里目前用一臺微型起重機充當起吊坩堝用的行車,這臺maeda公司出品的微型吊車在工作時外觀活像一個蜘蛛,朝四個方向伸出去的支撐柱就像四條大長腿,幫助小小的車身穩(wěn)住重心。這臺起重機甚至小到連駕駛室都沒有,操作員就只能坐在車后方一個小小的座位上,最大起重重量也只有三噸。本來準備這臺微型起重機的目的并非是眼下的行車替代品,而是要在水電站工程中吊裝水輪發(fā)電機,另外就是目前物資倉庫中還沒派上用場的數(shù)臺金屬加工機床,到時候也必須要用到這臺起重機進行吊裝。
至于冶金車間的專用起重設備,機械部門選擇了使用技術成熟的蒸汽機動力,目前已經(jīng)完成了設計任務,第一批生產(chǎn)出來的蒸汽機的裝配對象就是冶金和礦山部門。當然,到時候必須還得對目前這間簡陋的車間廠房進行翻修,至少得先弄幾個堅固的承重柱,到時候才能安裝起重設備。
小小的起重機吊臂緩緩地將裝滿燒紅鐵水的石墨坩堝吊了起來,移動到鐵模上方,將鐵水從澆鑄口慢慢注入。圍觀的眾人雖然都站在十多米開外的地方,但仍然感覺到一股熱氣鋪面而來。
劉星禮頭上戴著防護面罩、安全帽、口罩,穿著全套的隔熱服、隔熱手套、耐高溫鞋,就站在離鐵模三米左右的地方,一動不動地盯著澆鑄過程。直到石墨坩堝中留出的那股細細的鐵水堪堪注滿鐵模,劉星禮才吹響了口中的哨子,操作澆鑄的同事立刻調(diào)整石墨坩堝的角度,停止了澆鑄。吊臂緩緩地移動,然后開始澆鑄第二套鐵模,最后用剩下的鐵水澆鑄了三十多顆球形炮彈。
兩套鐵模澆鑄完成之后,劉星禮才取下嘴里的哨子,回到眾人圍觀的位置。就這么幾分鐘的工夫,劉星禮已經(jīng)是熱得滿頭大汗,足見剛才他所站位置的溫度之高。旁人有人立刻遞上了一杯涼開水,劉星禮也不客氣,摘下口罩之后接過來咕咚咕咚喝了大半,這才抹了下嘴角道:“今天時間太緊,來不及搞中心冷卻法了,要用那種鑄炮法,型芯得進行單獨的加工,比較麻煩一點。等這次鑄炮試射成功了,定型生產(chǎn)的時候再用好了?!?
所謂中心冷卻法,就是在型芯內(nèi)部以流水散熱,對炮管進行加速冷卻,這樣就可以使得炮膛內(nèi)部先行硬化,當炮管外層金屬冷卻時向內(nèi)縮攏,整個炮管的金屬結構就更加牢固,可以大大減少鑄炮時冷卻散熱不均出現(xiàn)的炮管裂紋現(xiàn)象?,F(xiàn)在鑄的這種6磅小炮還好,即便真的鑄廢了也就500斤生鐵,但若是鑄造大口徑重炮,那炮管管壁要比6磅炮厚得多,澆鑄后很容易就會出現(xiàn)冷卻不均的現(xiàn)象,不采用這種方法的話很難控制住廢品率。
這鑄出了廢炮,費工還是小事,關鍵是這種用過一次的鑄鐵就沒法再次用來鑄炮,只能用來打造鐵制農(nóng)具了。在這點上生鐵鑄炮就比不了青銅炮,青銅是可以反復澆鑄使用的,在鑄炮環(huán)節(jié)就沒這么多后顧之憂。不過以執(zhí)委會目前那點可悲的銅儲量而,暫時還不敢有這樣的癡心妄想。
劉星禮只休息了片刻,便下令拆去模具。有人問道:“現(xiàn)在拆會不會太快了一點?炮管應該還沒冷吧?”
“冷下來就麻煩了?!眲⑿嵌Y解釋道:“這種澆鑄件肯定會有一些毛刺,就是要趁著炮還沒冷下來的時候清除掉這些毛刺,順便把炮管里的泥芯掏干凈?!?
很快這道工序便完成了,參觀者們終于看到了新鮮出爐的兩門小炮,與大家心中想象的黑又粗完全一致,還撒發(fā)著陣陣焦灼的氣味。
“來吧,看看我們這兩門炮經(jīng)不經(jīng)得起檢驗。”看到兩門炮外形完整無缺,劉星禮總算長出了一口氣。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