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靖難?!?
朱老四通篇看完檄文之后,喃喃念了一遍,對這四個字很是滿意。
“殿下,應盡快布告天下,以正燕軍之名。”
在旁的道衍,開口說道。
所謂靖難,便是‘清君側(cè)’、‘誅奸臣’的意思。
在原本歷史軌跡中,朱老四打出靖難的招牌來,是把‘方孝孺、齊泰、黃子澄’這三個人定義為朝中奸臣,故而要起兵誅殺之,匡扶社稷。
而這一次,則是把劉基作為打擊對象搬了出來。
檄文中直接把劉基定為‘妖道’,毒害皇帝太子,蠱惑當朝監(jiān)國太孫。
這一次倒是沒有再提太孫是妖孽這回事,看來朱老四也發(fā)現(xiàn)這一招沒卵用。
………………
應天府,入了夜的誠意伯府。
牡丹花下,縱鬼亦風流,男人至死是少年。
劉伯溫正在與小妾深入交流做劾酸的九種姿勢,原本打算好這堂課上半個時辰,可隨著劉老頭突然勐的一個哆嗦,下課了。
“怎么回事,剛才突然感覺被什么芒刺了一般?!?
劉老頭靠著床,下課之后的他臉色看起來有些氣血不足,連忙從枕邊一個小玉瓶倒出一枚丹丸,直接塞嘴里吞了下去,這是太孫殿下賜給他的丹藥。
正是靠著這些丹藥,他才能夠以八十八歲高齡堅持在劾酸第一線。
“真是多虧了殿下?!?
劉伯溫心里感慨,自己都這把年紀了還能運動。
這一輩子,真是活夠了。
“爹?!?
就在這時,門外有著聲音傳來,是他的兒子劉璉。
劉璉知道自個老父親在做什么,不敢大聲呼喊,只是輕輕喚了一聲。
在這個時代,這都是尋常事,父子間并沒有什么尷尬。
尤其是在一些權(quán)貴世家,兒子為了討好老爹,給自個老爹海淘漂亮姑娘的孝順兒子多了去。
“書房等我?!?
聽見兒子劉璉的聲音,劉伯溫下床起身,在年輕小妾的伺候下穿衣。
劉璉素來知禮,這么晚找自己,必定是有什么要緊事。
一炷香后,書房。
劉伯溫坐在正位,兒子劉璉在旁站著。
“爹,事情就是這樣?!?
老劉眉頭緊皺了起來,剛才劉璉把要說的都全部告訴劉伯溫了。
“消息來源可靠?”
老劉看向自己的兒子,眉目緊皺。
這可不是小事情,消息絕對不能出錯。
“爹,這消息絕對沒錯,我這個好友及冠之年就隨父去了巴里黑經(jīng)商,那里是帖木兒帝國的都城,他此番回大明,第一時間便是與我透露了這個消息。”
“而他之所以回大明,也是因為帖木兒突然下令,驅(qū)逐所有外邦?!?
劉璉凝聲道。
他剛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是驚了一愣,許久才反應過來。
“告訴你那位好友,此事切不可與他人亂語,為父這就去見太孫殿下?!?
劉伯溫深吸一口氣。
“是?!?
劉璉點了點頭。
“帖木兒?!?
劉伯溫低語念了一聲,若不是從兒子劉璉口中聽聞,他壓根不知道,在大明西側(cè)千里之外,這帖木兒帝國竟是已經(jīng)強大到如此地步。
因為在十幾年前帖木兒帝國就已經(jīng)向大明稱臣納貢,幾乎所有大明官員都以為,這只是一個小國。
太孫府,觀星樓。
朱雄英已經(jīng)打發(fā)夏原吉回去了,順帶賜了他幾瓶養(yǎng)心補氣的丹藥,這貨沒日沒夜的爆肝,朱雄英生怕他哪天暴斃了。
而此時,大法師正躺在逍遙椅上琢磨‘萬劍歸宗’這一道劍招。
一般來說,劍招這種玩意,并無進階。
就比如先前所得的‘曇花一現(xiàn)’,這一劍招乃是隨著修煉御劍術(shù)所得。
故而曇花一現(xiàn)施展出來的威力,與御劍術(shù)的修煉程度直接掛鉤,御劍術(shù)的境界越高,曇花一現(xiàn)的威力就越強。
可這一招‘萬劍歸宗’,卻是與曇花一現(xiàn)不同,‘萬劍歸宗’與御劍術(shù)和大挪移術(shù)等等一樣,有著等級進階。
簡單來說,萬劍歸宗修煉至入門境界,一劍可分化十劍,至熟練境界,分化百劍,達精通境界,分化千劍,而小成境界,則是能夠做到一劍化萬劍……
“殿下,劉大人覲見。”
正當朱雄英想試一試這劍招的時候,屏風移門之外,小寶的聲音再一次傳來。
劉基?
對于這老頭的深夜覲見,朱雄英有些驚訝。
這劉老頭和夏原吉不同,夏原吉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大明最強爆肝王,而劉老頭則是享譽大明的養(yǎng)生大師,每天足浴按摩,按時睡覺,就連做運動都是定時定量。
一般來說,這個點的老劉應該準備睡了才對。
“讓他進來?!?
朱雄英澹澹開口。
不多時,劉伯溫快步進入觀星樓,臉色看起來有幾分凝重。
“什么事?”
朱雄英瞥了眼劉伯溫,這老頭先是在元朝做官,被元朝黑了之后又跟著老朱一路打天下的,一生之傳奇經(jīng)歷,能夠與之相比的,當下大明朝找不到五指之數(shù)。
若非大事,這老頭來見自己,必然是滿臉笑呵呵。
“殿下,老臣剛才得知一件事,不敢耽擱,這才深夜覲見。”
劉伯溫凝聲道。
朱雄英沒有說話,等劉老頭繼續(xù)說,同時也略微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事能讓劉伯溫這番模樣。
“有確切消息,二十八年前,在察合臺汗西側(cè)建立起的帖木兒帝國,其開國君主帖木兒即將遠征我大明,號稱率軍一百八十萬,攜帶七年糧草?!?
帖木兒?
朱雄英微微皺起眉頭。
皺眉倒不是因為這什么一百八十萬大軍,畢竟這玩意都是扯犢子的,之前安南猴子還號稱三百萬,連家里剛出生的狗都算上了。
只是對‘帖木兒帝國’這個名字,感到有些陌生。
朱雄英對大明朝的歷史很熟悉,但是對于周遭各國,尤其是隔得比較遠的那些,有一些記憶早已模湖。
“殿下,帖木兒此人出生于河中地區(qū),乃是察尓臺蒙古貴族后裔,早年臣屬東察合臺汗禿忽魯,后與其內(nèi)兄赫拉特領(lǐng)主迷里忽辛起兵反抗東察合臺貴族,通過扶持傀儡哈比勒沙的方式分治河中?!?
察尓臺汗,對這個名詞朱雄英有點印象。
成吉思汗去世之后,大蒙古國在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爭位中走向分裂,忽必烈建立了元朝,成吉思汗的其他幾個兒子分別建立了四大汗國: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尹利汗國。
其中的察合臺汗國,在二十年前分裂成東察合臺與西察合臺。
“洪武三年,帖木兒殺死迷里忽辛,自稱“大埃米爾”,定都巴里黑,建立帖木兒帝國,在完全稱霸河中地區(qū)之外,帖木兒開始四處擴張,洪武七年至十一年間,帖木兒東攻察合臺汗,接著又先后奪取了波斯和阿富汗等地,進而攻占兩河流域,洪武二十一年征服花剌子模,洪武二十二年之后多次進攻欽察汗國,毀其都城薩來伯克爾等地,統(tǒng)治亞美尼亞和南高加索,橫掃整個小亞細亞半島。”
劉伯溫來之前顯然是特意背調(diào)過了,關(guān)于這位帖木兒的資料,說的很仔細。
光是這些名字,就已經(jīng)能把人聽的頭暈了,這劉老頭卻是發(fā)音極其標準,一個字都沒說錯。
而聽了一會,朱雄英也終于想起來了。
“孤道是何人,原來是這個跛子?!?
朱雄英記得在明初時期的西邊,確實有個狂人,全名叫什么他忘記了,只記得是個跛子。
現(xiàn)在看來,就是劉伯溫方才所講的帖木兒了。
如果朱雄英沒記錯的話,劉伯溫講的只有一部分。
因為在史載中,這位跛足帖木兒,又被稱之為:中亞屠夫。
在制霸小亞細亞之后,跛足帖木兒把都城遷至撒馬爾罕,接著也不知道是精神障礙還是怎么了,整個人就開始瘋狂了。
先是為掠奪富庶的北印度地區(qū),帖木兒以印度德里蘇丹國對異教徒太過寬容為借口進攻北印度,直接把北印度的首都德里給屠了,恒河里飄滿了阿三尸體。
接著又是滅了馬穆魯克王朝(現(xiàn)敘利亞地區(qū)),直接把大馬士革給屠了,三年后發(fā)起安哥拉戰(zhàn)役,把正處于上升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了,當場把土耳其的蘇丹巴耶塞特一世給俘了,就連曾經(jīng)的四大汗國,其中的察尓臺、尹爾、金帳紛紛是遣使臣服于帖木兒帝國。
從戰(zhàn)績上來看,這跛足帖木兒絕對是一代勐人,兵鋒所指,攻無不克,頗有當年成吉思汗的遺風。
經(jīng)過一系列的征服,現(xiàn)在的帖木兒帝國達到空前鼎盛,成為了絕對的中亞霸主,形成東起北印度,西達小亞細亞,南瀕阿拉伯海和波斯灣,北抵里海、咸海的龐大帝國,國土面積更是達到了驚人的五百萬平方公里。
而史載之中。
原本已經(jīng)殺到中西亞各國連媽媽都不認識的跛足帖木兒,在十四世紀初突然停下了屠殺的腳步,轉(zhuǎn)而把目光放向了遠在東方千里之外的大明。
其中的原因也簡單。
帖木兒這個跛子究竟是什么出身?是否真的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子孫?
說實話,鬼知道。
畢竟大耳劉玄德也是逢人張口就來一句自己乃是中山靖王之后,帖木兒也差不多,逢人就說自己是偉大的成吉思汗的子孫。
而成吉思汗的畢生夙愿之一,就是征服漢人建立的中原國度。
雖然這件事忽必烈做到了,但是現(xiàn)在忽必烈的子孫又失敗了。
所以跛足帖木兒覺得,屬于他的光輝到了,他要重振成吉思汗子孫的雄風,征服大明。
也不知道是不是殺人太多遭了天譴,原本歷史軌跡中的跛足帖木兒,在遠征大明的途中驟然暴斃,所以數(shù)十萬遠征軍走到一半便原路返回了。
‘時間,好像提前了幾年?!?
朱雄英沒記錯的話,帖木兒遠征大明,應該是在永樂二年的事情,也就是朱老四靖難成功登基之后的第二年。
史載當時的朱老四緊張的一批,畢竟剛剛造反登基,國內(nèi)剛經(jīng)歷一場亂戰(zhàn),朝局也是不穩(wěn)。
為了應對來自于帖木兒帝國的威脅,朱老四甚至特地在西邊舉行了一場極為盛大的閱兵,希望藉此來震懾帖木兒。
可惜,并無半點卵用。
畢竟這帖木兒帝國和安南、高麗這等小國不同,其君主是個不折不扣的狂人屠夫,國力更可與大明比肩。
遠征一百八十萬大軍太夸張了,但是六七十萬大軍,肯定是有的,史載中帖木兒攻印度動用了八十萬大軍,滅奧斯曼帝國用了五十萬。
“殿下,這跛足帖木兒為一代梟雄,不可小覷。”
劉伯溫凝聲道?!?
“孤知道了?!?
朱雄英點了點頭。
這個跛足帖木兒,確實有點意思。
其實早在洪武二十年,帖木兒就已經(jīng)向大明稱臣納貢,在洪武二十八年的時候,更是給老朱寫了一封信,信里詞極盡諂媚,把老朱和大明夸得天花亂墜,用詞簡直可以用無恥兩個字來形容。
再加上老朱一向?qū)χ衼啗]有想法,并不知道帖木兒是個什么國度,只以為是個撮爾小國。
而實際上,那個時候的帖木兒帝國不論是國土還是國力,都已經(jīng)不次于大明。
跛足帖木兒之所以選擇稱臣納貢,一是為了做生意賺大明的錢,二則是打探大明的境內(nèi)情況,為未來的遠征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