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僖雖然領(lǐng)了兵馬去,但一連幾日都沒有消息。
因著宮中少了奉僖伺候,林嫵留在養(yǎng)心殿的時間更長了,又因靖王不在,她要協(xié)助景隆帝處理的事務(wù)更多。
景隆帝見她對一些政事頗有見解,還挺詫異的:
“你倒比朕想象的中用些。”
林嫵太了解他這人了,生怕他覺得自己好用,然后給更多工作,于是連忙謙虛道:
“臣女哪里懂這些,不過是記性好一點,把素日里圣上和諸位大臣所,落到實處罷了?!?
景隆帝不以為意地冷笑:
“落到實處?這便是最難的?!?
“這些個老奸巨猾的朝臣,別看在朝堂上一個個心懷天下、口若懸河,可一旦讓他們干點實事,一個個不是臣無能,就是臣不敢?!?
“運城又有流民暴亂,他們一個個啞了似的,要不要派兵就一句話,愣是沒人敢說?!?
景隆帝一想起這個就恨。
繼遼城流民暴亂后,運城竟也小規(guī)模地起了事,雖然只是小幾千流民作亂,但也讓京中風聲鶴唳。
平時為雞毛蒜皮的屁事,在朝堂上打嘴仗的大臣們,連聲都不敢吭。
景隆帝不得不讓寧司寒領(lǐng)了五千兵馬,急赴運城。
再看那些個裝死的官員,心憋得要爆炸。
“無事時上躥下跳,但凡出點什么大事,他們第一個縮起來,一門心思就知道往朕身上使,逼著朕下什么罪己詔!”
景隆帝說著說著,臉都發(fā)紅了,氣得咳嗽了好幾聲。
這說的是,最近京中流四起,稱景隆帝為帝失德,才惹得北方大旱,流民作亂。
于是便有大臣上奏,請求景隆帝下罪己詔,頂好是親自前往太神山祭壇宣讀,以求神明寬恕。
景隆帝聽完,直接遣了個太監(jiān)到那大臣府上,當面將奏折摔到他臉上,并傳圣上的口諭:
“朕有什么罪?朕最大的罪,就是養(yǎng)了你們這群尸位素餐的蠹蟲?!?
“讓你們吃飽了閑的!”
然后又給一群人賜了國宴——廷杖,下罪己詔的聲音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