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
\n
張希婉的偶遇
梧桐葉落,隨風舞動,飄入軒窗。
一只纖柔的手伸了過來,拈起枯黃的梧桐葉,輕柔地聲音,帶著深深的凝望傳出:“秋已盡,日猶長,不如醉去,東籬幽香。易安居士好是愜意自在,若不想她后半生顛簸流離孤苦,倒是令人羨慕的一世?!?
丫鬟小荷咬斷了線,拿起針來縫補起一件紅衣,看了一眼小姐張希婉,低聲說:“小姐說過,易安居士最令人羨慕的還是她找到了一個志趣相投的夫君,小姐常念易安居士的詩作,該不會是看中了哪位公子吧?”
張希婉拿起一旁的紙團就丟了過去,斥責道:“小荷,不準胡說。”
小荷歪了歪頭,作調(diào)皮狀。
張希婉拿小荷沒辦法,小荷雖是自己的貼身丫鬟,可她在身邊多年,無話不談,早已情同姐妹,非是尋常丫鬟可比。
小荷縫著補丁,輕聲問:“小姐,老爺真的決定要去金陵了嗎?”
張希婉看向窗外的梧桐樹,拿起一旁的《漱玉集》,有些不舍地說:“應是下了決定,胡鉉爺爺幾次相邀,我們拒絕不了,何況朝廷的手段狠厲,容不得無故再三拒絕,你應該還記得,江西廣信府貴溪縣儒士夏伯啟叔侄二人,就因為拒不為王朝所用遭了梟首,籍沒全家?!?
小荷感覺渾身一冷,打了哆嗦:“小姐可別這樣嚇我。”
張希婉眉宇間透著憂愁。
父親張和已經(jīng)被知府任光祖舉薦過一次,那時候是真的生病了,拒絕不前有理??涩F(xiàn)如今胡鉉再次舉薦,若還是不去,那個帝王怎么看?
以他的性子,若是發(fā)了狠,極有可能會禍及全家。
父親沒有選擇,有才不仕,舉薦不仕,也并非為臣之道。
大明雖開國只有六年,畢竟恢復中華,讓漢族人站了起來,將所謂的四等人枷鎖徹底打碎,就這一點,就足以讓洪武皇帝成為不朽帝王。
張和踩著石徑到了后院,見張希婉坐在軒窗后,清了清嗓子,直接說道:“你們準備準備吧,后日一早,我們出發(fā)去金陵?!?
張希婉想到是這個結(jié)果,只是沒想到會如此之快,見父親要走,連忙問:“那父親,我們何時回來?”
張和搖了搖頭:“還不清楚,到了金陵再做打算吧?!?
張希婉無奈地點頭,安排小荷收拾行李。
轉(zhuǎn)眼到了出發(fā)日,知府任光祖一襲儒袍,站在渡口處送行張和一家人,張和站在船頭行禮告別,轉(zhuǎn)身至船艙之中。
顧青青見有陌生人上了船,提起一個小木盒走了過去,行禮后輕聲問:“這位老爺和小姐,舉人白糖,一斤六十六文,你們要不要買一些?可潤肺生津、補中益氣?!?
張和愣了下,這是船艙,怎還有售賣貨物的?
顧氏嫌丟人,拉著顧青青至一旁,歉意地說:“小女無狀,還請諒解?!?
張和淡然地笑了笑,不以為然。
顧氏拉著顧青青到一旁數(shù)落,顧青青撇了下嘴,看向胡大山止不住抱怨:“胡叔叔,生意咋就這么難做,我什么時候才能幫上哥哥,這金陵的路還真遠,還要幾日才能到?”
——
家里出了事,這幾日更新可能不太穩(wěn)定,還請多理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