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
轉眼間。
又是一年過去。
在慶安二十三年的春耕時期,李童氏終于松口,租了三畝在青山縣外的河沿地給衛(wèi)圖夫婦。
不過在租子方面,李童氏沒有絲毫松口,和其他佃戶一樣,地里打出的糧食,要上交六成。
好在李家的租子包含了官府征收的地稅,不像其他財東家,地稅要佃戶出。
換之。
衛(wèi)圖種上三畝地,除去交租子的六成,剩下的四成都是自個的。
此外,種麥的同時,也能在麥苗的間隙,種些黃豆。
這也是另一項增收。
在麥子黃熟的前半個月,老爺李耀祖帶衛(wèi)圖這個仆從,一同進了府城,給大兒子李興業(yè)交納在府學書院的束脩。
“府學教諭真不是東西,明明麥熟還得十來天,非要這個點交束脩,擺明是想多搜刮一點銀子……”
路上,李耀祖騎在馬上,由衛(wèi)圖牽著往府城走,其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著身后運糧的騾車,然后抱怨今年的束脩交的太早,讓他白白損失了銀錢。
衛(wèi)圖保持沉默,靜靜聽著李耀祖的長吁短嘆、自自語。
每年。
收糧前。
收糧后。
糧價是兩個價。
看似交了同樣的束脩,但因為糧食時價不一,府學書院借這個時間點,轉手倒賣,能賺上不少錢。
對于府學的這些齷齪,衛(wèi)圖從李耀祖口中聽了沒有十遍,也有八遍了,早就耳熟能詳了。
“再過半個月,糧食打完后,缺的錢也就攢夠了?!?
“就剩下說服李耀祖和李童氏,贖回身契了?!?
衛(wèi)圖暗自尋思。
跟計劃中的差不多,經過一年多的省吃儉用,他手上的錢距離十兩贖身銀已經差不了多少了。
現(xiàn)在,缺的只有說服李耀祖和李童氏同意他贖身,將身契歸還于他,并愿意寫書信證明。
然而——
就在衛(wèi)圖尋思如何說贖買自己身契的時候,抱怨完府學教諭的老爺李耀祖,卻突然開口與他搭起了話。
“衛(wèi)圖,你身材魁梧,力氣也大,要不待在興業(yè)那邊當個小廝。”
“保護他?!?
“我這個當?shù)?,也就能放心一點了?!?
李耀祖勒緊韁繩,促使馬前的衛(wèi)圖停下,然后居高臨下的看了一眼衛(wèi)圖,摸了摸頜下的山羊胡,眸底閃爍著精光,說道。
“大少爺身邊有人伺候著呢,我去了是搶位呢,壞了大少爺?shù)淖x書心情就不好了?!毙l(wèi)圖怔了一下,尋了一個合適的理由,搪塞道。
“再過大半年,就是縣里的童試了?!?
衛(wèi)圖又補了一句。
縣里文舉和武舉的時間相差大概半個月,文舉在前,武舉在后,因此他對童試的時間知道的一清二楚。
“也是,不能誤了興業(yè)的學習?!崩钜孳P躇一小會,重重的點了點頭,沒再復提這件事。
不過。
李耀祖沒復提。
但衛(wèi)圖卻將這件事記在了心里。
“李耀祖趁秋忙的時候,想要支開我,是打著啥想法?”
交完束脩,往青山縣李宅趕路的途中,衛(wèi)圖一直在尋思這件事的緣由。
老爺李耀祖是個不好相與的人,這是李宅一眾下人的共識。
而這,也變相說明了李耀祖的精明,不好糊弄。
他能想到變更隨從會影響到大少爺李興業(yè)的讀書問題,難道李耀祖會想不到這一點?
這是不可能的事!
回到李宅。
衛(wèi)圖尋了當大丫鬟的彩霞,將自己心中的困惑講給了彩霞聽,然后詢問彩霞的見解。
彩霞和他是同一批進入李宅的下人,關系向來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