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全是這個原因?!?
鄭立農(nóng)緩緩地說:
“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們這些上面的領(lǐng)導不了解情況,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咱們國家的聚酯技術(shù)一直很落后,70年代,我們和西方的關(guān)系改善了,國家又提出要大力發(fā)展滌綸,滿足人民生活需要,所以就直接從國外引起了幾套大型聚酯裝置。
“在當時,我們也不具備獨立開發(fā)大型聚酯裝置的能力,即便是5000噸級的裝置,對于我們來說,也是望塵莫及的。
“這樣一來,我們就先入為主了,覺得聚酯裝置的價格就是這樣,每噸1萬元,這個數(shù)字也很好記。卻從來沒想過,如果換成自己來造,價格會是多少。”
“其實有些地方的領(lǐng)導可能是知道這個情況的,但是……”吳哲夫插了一句話,不過說到“但是”的時候就停下了,不再往下說。
高凡和潘越都聽懂了這個“但是”背后的潛臺詞。吳哲夫分明是說,聚酯裝置的引進是由國家出錢的,對于地方政府來說,自然是多多益善,反正也不掏地方政府的錢。
吳哲夫插這句話,是想替鄭立農(nóng)開脫,讓他不要一味地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但他后面那些話,有些誅心,以他的身份,并不適合在地方干部以及高凡這樣的外人面前說這種話,所以就選擇了一個意味深長的“但是”。
高凡說:“其實,聚酯裝置的單價并沒有那么貴。大型裝置的單價比小型裝置高一些,但也不至于高到每噸1萬元的水平。
“國外廠商之所以開出這樣的天價,其實就是看準了我們自己不會造這樣的裝置,不管他們?nèi)绾螆髢r,我們都得捏著鼻子認了?!?
“那么,小高,你是怎么知道聚酯裝置的價格的?”鄭立農(nóng)突然饒有興趣地向高凡問道。
你穿你也知道啊!
高凡在心里回答了一句。
在他所了解的歷史上,中國一直都在進行聚酯裝置的國產(chǎn)化努力,但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才造出了第一套10萬噸級的大型裝置,而隨之而來的,就是進口聚酯裝置的單價斷崖式下降,降到了此前的15。
中國人這才知道,長期以來,國外廠商從中國攫取了多少利潤,多達近百套的引進裝置,讓人坑走的錢是以百億計算的。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幾百億,那可都是十幾億人的血汗錢啊!
“我在廠里幫周阿姨研究銨改尿方案的時候,看了很多資料,其中也包括聚酯裝置的資料。我覺得,聚酯裝置和合成氨裝置其實也有類似之處,從合成氨裝置的制造成本,完全能夠估算出聚酯裝置的成本?!备叻舱f道。
潘越說:“聚酯裝置的難度比合成氨高一些,……我是說和我們自己搞的小合成氨相比,如果是和引進型的30萬噸合成氨相比,聚酯裝置的難度也不算特別大。
“小高的說法是對的,我們拿自己搞的化工設(shè)備的價格去對照一下,也知道引進裝置的價格是虛高的,完全就是在搶錢?!?
“搶錢……,這個說法好啊?!编嵙⑥r(nóng)嘆了口氣,“當年,他們是端著槍來搶錢搶東西,被我們打跑了。現(xiàn)在他們換了個方式,本質(zhì)上還是要搶我們的錢,這一回,咱們也得打斷他們的爪子。”
“這是遲早的事情?!备叻沧孕艥M滿地說,但隨即話鋒一轉(zhuǎn),說道:“不過,目前咱們的技術(shù)水平還不如別人,還得學習他們的技術(shù)。我們能做的,就是扎好籬笆,不讓他們把手伸進來。我說請潘處長牽頭搞5000噸級的裝置,就是這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