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太太劉氏才走,大老爺黎光文就回來了。
他一臉費解進了青松堂。
“母親,把兒子從翰林院叫回來有何事?”
黎光文三十多歲,長身而立,人清如玉,一點瞧不出在官場上打滾過的痕跡。
鄧老夫人每次見了長子這個模樣,又是歡喜又是嘆息。
長子讀書上天賦驚人,年紀輕輕就高中探花,進了前途無量的翰林院,加之相貌好,當年家中生計雖艱難還是有不少富貴人家相中了他,這才有了伯府貴女杜氏的下嫁。
誰知長子根本不是當官的料,報道第一天就把上峰得罪了,有東府堂兄護著雖不至于丟官罷職,冷板凳卻坐穿,后來杜氏生兒子黎輝時難產(chǎn)而亡,若不是陰差陽錯娶了何氏當填房,說不定找媳婦都困難。
但是在一位母親的眼里,兒子沒有染上蠅營狗茍的習性,又覺寬慰。
大丫鬟青筠給黎光文上了茶,見他端起來喝了,鄧老夫人才道:“三丫頭回來了?!?
黎光文一口茶就噴了出去。
鄧老夫人掃一眼抿著嘴偷笑的青筠,瞪他:“這么激動像什么樣子?”
黎光文依然一臉呆滯。
鄧老夫人使了個眼色給青筠,青筠領(lǐng)著屋子里伺候的丫鬟們退下。
“三丫頭是被大名鼎鼎的李神醫(yī)送回來的,我把你大伯娘想送她去家廟的心思擋了回去。不過呢,三丫頭閨譽是沒了,將來恐怕不好嫁人,你這當父親的有什么想法?”
黎光文終于從震驚中回神,喃喃道:“養(yǎng)著唄?!?
他怕老太太不放心,想了想補充道:“她娘有錢。”
鄧老夫人:“……”這兒子真實在!
聽長子這么說,鄧老夫人知道發(fā)生不了什么人倫慘劇,懶得瞧兒子那張沒用的俊臉,擺了擺手把人趕了。
等終于清靜了,鄧老夫人交待青筠:“去雅和苑對三姑娘說,這兩日不必來請安了,也不用去學堂,在屋子里沒事抄抄佛經(jīng)吧?!?
青筠心知三姑娘這輩子就這樣了,想著她以往飛揚跋扈的性子,心中竟生不出憐憫,應(yīng)了聲是就去了雅和苑傳話。m.biqikμ.nět
京城居不易,西府住處緊張,除了唯一的孫輩男丁三公子黎輝滿了十二歲后另辟了住處,姑娘們都隨父母住。
黎光文從青松堂離開回了雅和苑,往常慣例是直接去書房歇著的,這次卻直奔主屋去了。
東次間里,何氏正摟著喬昭抹眼淚,一見黎光文來了眼中喜色一閃,迎過去道:“老爺,昭昭回來了!”
黎光文目不斜視,徑直從她身邊走過去,來到喬昭面前。
喬昭冷眼旁觀,見何氏面上難過之情一閃而逝,很快就恢復(fù)如常,心底就生了嘆息。
小姑娘黎昭的記憶里,父親對母親如此漠視竟覺得理所當然。
“父親——”她起身給黎光文見禮。
黎光文頗有些意外,立在那里靜了靜,命她起來,打量幾眼開口道:“回來就好。以后安分守己,莫再惹禍生事。”
“女兒省得?!边@種場面話最好應(yīng)對,喬昭自然不懼。
她看得出來,黎光文對這個女兒僅限于基本的父女天性,而沒有多出一分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