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思馬因自制力很強,雖然他對眼前的女子傾慕不已,但他知道自己背負(fù)重任,明白如今戰(zhàn)事進入關(guān)鍵時候,根本就容不得他胡思亂想。
同時亦思馬因心知肚明,這女人并非真正看上他,只是覬覦他的權(quán)勢和地位,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男人一直以來便是草原的主宰。
眼前的女子為自己子嗣的繼承權(quán)鋌而走險,想利用美色來達到其目的,可惜沒得到他的回應(yīng),馬上又想到去大明營中換回火綾,撈取政治資本。
亦思馬因道:“昭使切不可魯莽,明軍大營去不得!”
女子微微錯愕:“哦?國師,您能說明是為什么嗎?火綾乃我軍中一面旗幟,我去將她搭救回來,有何不可?”
亦思馬因一張老臉上皺紋擠成了一堆:“火綾乃是戰(zhàn)敗被俘,正面對決失利做了俘虜,她自己也知道命運會如何,想必不會茍且偷生。再說,明軍將領(lǐng)也知道火綾的不凡,即便昭使親自前往明軍大營,也斷然不會將火綾交還,反倒會令昭使身陷敵營,實不可?。 ?
女子笑道:“原來國師也會心疼人,真是難得!”說話間,她還朝亦思馬因拋了個媚眼,將其溫柔嫵媚展現(xiàn)得淋漓極致。
這媚態(tài)也是草原女子身上罕有,草原上的男子,大多粗俗蠻橫,不解風(fēng)情,根本就領(lǐng)略不到這種女人的魅力,偏偏亦思馬因飽讀詩書,向往中原文化,對于這樣的美人神態(tài)反而難以抗拒。
女子接著道:“不知國師是否想過,火綾乃軍中有名將領(lǐng),曾為汗廷建功立業(yè),而我一介柔弱女子,于國師身邊不但幫不到忙,反倒會讓國師束手束腳,影響發(fā)揮?!?
“我此去明軍大營,用重禮賄賂對方統(tǒng)兵將領(lǐng),能將火綾換回自然好,即便換不回,我身陷敵營,對于我韃靼部族來說不但不會有損失,反而會刺激三軍將士,令我草原勁旅所向披靡,戰(zhàn)無不勝!”
一番話,說得亦思馬因半晌沒法應(yīng)答。
亦思馬因心道:“她有野心,想為她的子嗣爭取地位,這樣的女人雖然不該支持,但她的勇氣卻令人敬佩。她不是草原人,嫵媚多情,但性子卻比草原女子更加勇敢剛毅!”
女子見亦思馬因沉默不語,問道:“國師是否贊同?”
亦思馬因雖然對于眼前女子的勇氣非常佩服,但他還是搖了搖頭,道:“若換作別的明軍將領(lǐng),昭使前去或有成效,但現(xiàn)在嘛……昭使不會有任何收效,反倒可能會被人利用!”筆趣庫
女子頗為好奇,問道:“明軍領(lǐng)兵之人是誰?”
亦思馬因遲疑一下,緩緩說道:“沈溪!”
“哦,我知道了,此人是明朝狀元,三年前我韃靼大軍南下時,就敗在沈溪之手,確實是我韃靼之大敵。”
女子會意點頭:“不過,即便他如同傳聞所,有不亞于國師的神通廣大,我仍舊不認(rèn)為他有什么威脅……”
“我只是一介婦人,所謂兩國交戰(zhàn),不斬來使,我奉命出使,厚禮相贈交換火綾,他接受可將火綾放還,我平得一份功勞。若不放,將我軟禁,也可令明人自相猜疑,明朝皇帝或許會對他失去信任,國師以為呢?”
亦思馬因略微思索,深以為然。
這女人思路清晰,如果韃靼派普通使節(jié)前往,沈溪無論是否放還火綾,都不會對沈溪形成影響。但若去的人是北元的王妃,那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亦思馬因知道這女人在魅惑男人上很有一套,只要讓明軍上下覺得,韃靼派王妃前去有誘降沈溪的意思,明廷必然會對沈溪產(chǎn)生猜忌。
女人繼續(xù)蠱惑:“明朝派出的援軍,是在三年前令我韃靼各部鎩羽而歸的沈溪,如今能讓火綾這樣有勇有謀的將軍折戟沉沙,沈溪的威脅確實很大。我前去明軍大營,對戰(zhàn)局有利無害,國師為何不準(zhǔn)允呢?”
女子在出使明軍大營這件事上態(tài)度堅決,亦思馬因完全沒預(yù)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