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韃子騎兵已經(jīng)來了,您看……前面天空煙塵遮天蔽日,那是群馬奔馳激起的揚塵!”
……
沈溪感覺自己的腦袋都快炸開了,但當他聽到韃靼騎兵到來的消息時,依然不自覺地抬起頭來,看向西方官路的方向。
面向西邊的土木堡城墻有七米高,居高遠眺,可以清晰地辨認出韃靼騎兵揚起的塵沙,韃靼人的前鋒距離土木堡大約只有五六里的樣子,但目前僅僅只有西城墻上架起了火炮,北、東、南三面城墻處于不設防的狀態(tài)。
城中弓弩手和箭矢缺少,平日訓練的那些火銃手也沒來得及集中,加上城門洞開,怎么看形勢怎么惡劣。
如果韃靼人抵達后第一時間從其余三個方向攻城,沈溪沒有任何辦法應對。
好在有一點,韃靼人不清楚土木堡的情況。
如果換作是瓦剌人,他們或許還對土木堡有所了解,可是韃靼人兵鋒卻從未染指過土木堡。
“全軍準備!”
京營兵原本懶散而松垮,但如今刀架在脖子上了,他們也知道現(xiàn)在當逃兵唯一下場便是窩囊地死去,只能在城中準備迎戰(zhàn)。δ.Ъiqiku.nēt
火銃兵在城中集結,而刀盾兵則拖著自己的家當上了城頭,結果現(xiàn)這里的城墻連個城垛都沒有,只是土墻,如果被韃靼人亂箭射上城頭,連個躲避的地方都沒有,一個個頓時打起了退堂鼓。
此時沈溪已將二十門火炮架設好,好在之前連同炮手一起從居庸關要了過來,再加上沿途從民夫中征募了一批填裝手一同進行訓練,否則現(xiàn)在才重新手把手教導的話,沈溪恐怕連死的心都要有了。
“記得,先將子銃填充好炮彈,放入母銃之重,等我令之后,才點燃火繩,步驟不能出錯!”
由于火炮手和填充手臨陣經(jīng)驗不足,沈溪作為主帥,在城頭再次充當教習,讓大家嚴格遵照日常訓練進行。
韃靼人先頭部隊距離城塞越來越近,終于,韃靼人在距離城塞大約三里的地方停了下來,沈溪從懷里摸出自己在東南沿海平匪時使用的自制望遠鏡,往遠處看了看,現(xiàn)韃靼人數(shù)量不多,似乎只有三四百騎的模樣。
此時有眼尖的士兵也覺了敵人的底細,把總朱烈瞪著大眼仔細看了看,無比氣惱地說道:“不過三五百的韃子,居然趕著我們跑了一路,實在可氣,沈大人,不若派兵去將他們殲滅!”
沈溪冷聲道:“胡將軍這是在主動請戰(zhàn)嗎?”
朱烈口氣很大,但聽了沈溪的話,他不由咽了口唾沫,站在原地不敢吱聲了。
就算只有三五百韃靼騎兵,也不是說擊敗就能擊敗的,關鍵在于沈溪麾下的騎兵數(shù)量太少,而且嚴重缺乏實戰(zhàn)經(jīng)驗。
與之相對應的,韃靼騎兵久經(jīng)戰(zhàn)陣,三五百韃靼騎兵在平原上展開,在有足夠沖鋒距離的情況下,擊垮一兩千腰挎長刀手持盾牌的大明步兵絕對不成問題,更何況這還不是邊軍步兵,而是一向疲弱的京營兵。
就算沈溪有傾巢而出取勝的把握,他也不會這么做,因為韃靼人先頭兵馬到了,后續(xù)人馬相隔不會太遠。
韃靼人行軍講究前后呼應,等這邊戰(zhàn)事進行到一半,后續(xù)韃靼騎兵不用太多,再有三五百騎,那明朝兵馬終歸要落敗。
沈溪將望遠鏡揣回懷里,道:“韃靼人的前鋒兵馬不多,這是好事……韃靼人應該不會貿(mào)然攻城,繼續(xù)加固城塞!”筆趣庫
如今既然已進入土木堡,沈溪說什么都不會貿(mào)然攻出去,有火炮,有城塞,手里加上民夫還有八千人,土木堡內(nèi)的防守力量不可謂不強大。
在沈溪眼里,韃靼人絕對是帶著仇恨而來,要除掉自己而后快,或許會施展其并不擅長的攻城戰(zhàn),那時候騎兵就揮不出應有的威力。
沈溪在城頭看了一會兒,確定韃靼主力暫且沒有到來,他沿著馬道下了城墻,準備去別的方向查看情況。
“胡將軍,過來!”
沈溪看了看天色,馬上夜幕就要降臨,他估摸入夜后戰(zhàn)事便打不起來了,現(xiàn)在該解決水源問題。
“大人有何吩咐?”胡嵩躍一臉不解地看著沈溪。
沈溪道:“你馬上搜集水袋,等入夜后派快馬往城南去,找到有小河的地方,運幾批水回來。切記,這批水很可能在未來幾天里成為城內(nèi)的生命源泉!”(未完待續(xù)。)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