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此時終于知道馬文升說這一番話的目的,其實就是變相地讓他放寬心,把謝恒奴嫁給沈溪,名分上是低了一點,可對于沈溪未來的走向很有好處,如此一來沈溪就從一個“外人”,變成謝遷的孫女婿,謝遷就可以名正順地以長輩的身份管教沈溪,把沈溪往正道上帶。筆趣庫
可謝遷怎么也不甘心,一個閣老的嫡傳長孫女,需要給人做妾侍?被人知道他老臉都沒了。
“等這小子真有本事再說吧!”
……
……
初六開市送窮,京城突然變得熱鬧起來。
跟地方上省城以及縣府的集市不同,京城首善之地,過了初六之后基本家家店鋪都會開張,連沈溪和謝韻兒辦的狗皮膏藥店也不例外。
狗皮膏藥店開了有小半年時間,經(jīng)過口碑的積累,膏藥已逐漸為京城百姓接受。
膏藥治病療效顯著,再加上藥店不時舉辦一些促銷活動,使得來這里購買狗皮膏藥治病的人不少。這藥店不賣別的,對市場沒有形成太大的沖擊,那些醫(yī)館和做藥材生意的店鋪也就不會刻意為難。
獨門生意,而且擁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生意,往往是最好做的。
因為不需要跟別人競爭,短時期內也不怕別人把技術給偷走,可以慢慢積累和打開市場,隨著傳播越來越廣,生意也會越來越好。相信再過幾年,這門生意傳播到北直隸乃至全國,足以讓沈家大賺一筆。
《大明律》規(guī)定,四品以上的官員不能經(jīng)商,沈溪目前只是從五品官,尚不受影響,但做生意多少會影響官聲。
沈溪不會親自照看膏藥生意,反倒是周氏,終于找到自己的定位,直接拉著小玉去膏藥店當掌柜,膏藥店上下事情由她一人負責。
以前是給惠娘打工,現(xiàn)在情況不同,生意是家里的,賺多少錢都歸自己所有。δ.Ъiqiku.nēt
事實上,膏藥店目前賺的那點兒錢,周氏并沒有放在眼里,她只是單純地享受這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兒子不給她當家的機會,事情都交給謝韻兒處置,她只好在膏藥店里逞威風。
以前膏藥店明碼標價,只需要在每種膏藥下寫明是治療什么病癥的,然后就什么都不管,只等人拿錢買膏藥。而周氏當掌柜后,那些街坊的婆姨大為新奇,經(jīng)常跑去跟周氏嘮嗑,沒過幾天,人人都知道這膏藥店其實是沈狀元開的。
沈溪對此非常無語。
老娘來京城,對他來說沒什么好處,只會給家里添亂,不過在這個以孝治國的時代,身為朝廷命官侍奉雙親是應該而且必須的,更何況弟妹如今也都逐漸長大,在京城他們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而沈溪自己也會幫到弟妹一些忙,讓他們能夠成材。
從初六開市,一直到上元燈節(jié),是京城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尤其以上元燈節(jié)這一天為甚。
正月十四,沈溪帶著林黛送走林恒。
林恒在京城停留不到二十天,就不得不返回延綏鎮(zhèn),林黛對兄長離開沒什么感覺,可林恒對林黛卻是依依不舍,一個早就沒有牽掛無所顧忌之人,突然多了個妹妹,讓他的情感變得脆弱了許多,同時添了一份責任。
京城的上元燈會主要是在東華門外,大約有兩里長,從正月初八起,至十五達到,十七日結束,每晚花燈、煙火照耀通宵,鼓樂雜耍喧鬧達旦。《帝城景物略》記述了東華門外的盛況,“貴賤相還,貧富相易貿,人物齊矣。婦人著白綾衫隊而宵行。富者燈四夕,貧者燈一夕,又甚貧者無燈?!?
就連皇宮里都會搭起牌樓,掛滿花燈,這些燈以色紙、竹篾和竹絲扎骨架,糊上紙后,內燃香燭,藏煙火,摹仿妖魔鬼怪、花鳥蟲魚,堪稱惟妙惟肖。
沈溪本來不想去,可周氏卻非要去看看,說是怎么都得領略一下京城的熱鬧,沈溪便讓熟悉京城環(huán)境的云伯陪同沈明鈞夫婦一起去,喜歡熱鬧的林黛也想跟著,卻被沈溪勒令留在家中。
沈溪并沒有參加上元燈會的興致,元宵節(jié)一過,他就要到東宮給朱厚照上課,負責教授的仍舊是廿一史,內容無非就是以前那些,十天有兩天講課,還有兩天需要去詹事府坐班整理一下講案,其余時間非常自由。
不過目前沈溪多兼了一樣差事,那就是“日講官”,若不去東宮給太子上課,可能要去文華殿或者華蓋殿給皇帝、太子講經(jīng),為此他還要精心做準備,以備不時之需,畢竟機會總是留給有心人的。
ps:第三更到!
今天應該還有一章,但估計得凌晨才能更新了,請大家繼續(xù)訂閱、打賞、推薦票和月票支持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