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河而望,雖然中間只是隔著十幾丈,但等于是地獄和天堂的差別,對面是一片殺戮和絕望,而河南岸這邊卻是老牛慢車的優(yōu)哉游哉。
“大人,到榆溪河南岸了,您看……我們是否放炮?”
那英俊侍衛(wèi)作為配合作戰(zhàn)的邊軍帶隊指揮官,先過來征求沈溪的意見。
沈溪眺望了一下河對岸,暫且不知北岸大明軍隊的布陣情況,不好直接對著河對岸開炮。
河對岸首先直面的是大明軍隊,不知道其陣列縱深是多少,一炮過去指不定會炸到誰。
沈溪很想這會兒劉大夏跑到河邊,向他搖旗吶喊……向我開炮!
沈溪四下看了看,渡口一帶地勢較為平坦,但向東西兩側(cè)延伸開去,到了六七十丈外便亂石嶙峋,灌木叢生。尤其是東邊有一片明顯的坡地,比起對面地勢高上不少,或者可以探明北岸情況。
沈溪朝張老五打招呼:“你去那邊山坡頂端看看,對岸究竟是個什么狀況!”
張老五二話不說,直接帶了幾個人去高坡那邊查明情況。
對岸喊殺聲驚天動地。
沈溪心想:“昨天那場戰(zhàn)事,跟今天比起來真是小兒科?!?
北岸的劉大夏仍舊在方圓陣中指揮調(diào)度,阻擋韃靼人一輪又一輪沖擊,但韃靼騎兵尤其是少部分鐵甲騎兵沖擊力實在太強,再加上大明官兵這會兒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漸漸地有些招架不住。
“大人,南岸援軍的確來了……但人數(shù)太少,如今正在搭建浮橋,時間上恐怕來不及了……”
劉大夏喝問:“人馬幾何?”
“回大人,看不太清楚,不過看情形只有不到千人?!?
劉大夏心中暗惱……好你個朱暉,我?guī)Я艘蝗f多兵馬遭困,命令你出兵救援,結(jié)果你就派了不到千人出城?
“大人,援軍好似……運了火炮過來!”探馬繼續(xù)匯報,“但不知為什么,并未開炮?!?
劉大夏的戰(zhàn)馬被前面的人流擠著向后退卻,在這種密集防守的陣勢中,很容易出現(xiàn)士兵間互相踐踏導(dǎo)致傷亡的情況。筆趣庫
正混亂間,劉大夏突然意識到什么,火炮、援軍、浮橋……
“傳令下去,繼續(xù)向后撤,拿令旗去河岸邊,向?qū)Π渡舷聰[動!”
劉大夏把軍令傳達下去,心頭多了幾分絕處逢生的“錯覺”。這會兒他心中浮現(xiàn)很多畫面……佛郎機炮,一里開外就能把草人打散成為滿地稻草,把一群禽獸打得血肉模糊,這要是對著韃靼人的隊伍開上幾炮,或許真的能絕處逢生。
“沈溪那小子真把火炮送到邊關(guān)來了?”劉大夏不敢想太多,此時陣型受到韃靼人的一再壓縮,人員顯得更為密集,而他接下來的命令,是所有官兵繼續(xù)壓縮防線,盡量往河邊靠,兩側(cè)分開,形成長而扁的陣勢。
這就不再是“方圓陣”了,而是一字長蛇陣,但因形成了防御的梯次,這陣勢更接近于“衡軛陣”。
官兵們不明白為何要擺成這樣四不像的陣勢,因為一旦中間被突破,就會變成首尾不相連的惡劣狀況。
況且官兵們被迫退到河岸后,身后已退無可退,有的人甚至被擠下了河,還好靠近河岸地方的水并不太深,但這大冬天的,踩在冰冷的河水中也實在冷得夠嗆。
劉大夏及時作出變陣,而山坡上的張老五,立即叫人把對岸的實時情況通報沈溪。
此時榆溪河北岸開始有士兵上下擺動小旗,不像是什么旗語,但沈溪卻明白是怎么回事。
劉大夏曾經(jīng)與弘治皇帝一起去校場看過演炮,那次朱佑樘就是用旗子發(fā)出開炮的命令,劉大夏是想用這方式通知,他已知道沈溪帶了火炮來,及時作出陣勢調(diào)整,讓沈溪自行開炮應(yīng)對。
“準備!”
沈溪當(dāng)即把令旗高高舉起。
宋書一看這情形趕緊提醒:“大人,對岸可都是我朝兵馬,您這樣擅自開炮……是要殺頭的……”
“調(diào)整仰角!”
沈溪不理會宋書聒噪,命令炮手將炮口設(shè)為四十五度角,其他暫時顧不上,就是沖著最遠的距離放炮。
根據(jù)張老五目測的情況,兩邊河岸相距約十五六丈,劉大夏的中軍所部有六七十丈的深度,只要火炮能射出去一百丈遠,也就是大約三百余米,那就一定會砸在空地或者是韃靼人頭上。
沈溪手下這群炮手在京城時便接受過正規(guī)訓(xùn)練,再加上昨天酣暢淋漓地打了一戰(zhàn),經(jīng)受了實戰(zhàn)考驗,調(diào)整起來不慌不忙。
等一切準備好,沈溪把旗子一落:“放!”
“轟轟”
火炮齊鳴!
十門佛郎機炮幾乎是同時發(fā)射出炮彈,炮彈在空中發(fā)出一股淡黑色的青煙,飛過榆溪河對岸的明軍頭頂,往遠處落下。
“轟隆隆”
沉悶的爆炸聲傳來,但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
一輪跑放完,沈溪沒有馬上下令開炮,等對面的旗語。
若這一炮落點不錯,那劉大夏肯定還會下令開炮。
……
……
榆溪河北岸戰(zhàn)事已經(jīng)進入白熱化。
隨著大明軍隊從方圓陣改成衡軛陣,士兵們不太適應(yīng)這種兵力較為分散的扁平陣型,被韃靼人接連沖鋒幾次,陣型再次向河岸擠壓,沿途留下一地的尸體。
此時就連劉大夏的帥旗距離交鋒的第一線只有一百五十余步。
“轟轟”
南岸突然傳來幾聲轟鳴,但在這種喊殺聲震天的戰(zhàn)場中間,聲音并不明顯。
“轟隆隆”
隨著炮彈落地,前方傳來劇烈的爆炸聲,一陣硝煙彌漫,韃靼人的騎兵隊伍發(fā)生一陣混亂……當(dāng)然這混亂并不是在交鋒的第一線,而是在后方,所以前面的韃靼人依然在進攻,但還是不可避免地心生疑惑。筆趣庫
“怎么回事?”
一名大明邊軍的盾牌兵一邊發(fā)問一邊把手上的盾牌舉起來,阻擋從前方射來的密集箭矢。而在盾牌中間,列于第二排的長槍兵舉著一丈三尺的長槍(約莫四米左右),使勁向沖過來的韃靼騎兵捅了過去,把那個正回頭觀望的韃靼騎兵給挑下馬來,隨后其他幾個方向各伸出一支槍尖,將那韃靼騎兵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