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斗才剛開始,雙方就死傷慘重。網(wǎng)
韃靼人騎兵不會跟草人和圈養(yǎng)的野獸一樣等著被炮火轟。
一場遭遇戰(zhàn),當(dāng)放到平原上,韃靼騎兵有絕對的數(shù)量、度和機動靈活等優(yōu)勢,但到了三面絕壁的山坡上后,韃靼人的優(yōu)勢便不那么明顯了。
山坡本身就能減緩騎兵沖擊的威力,再加上斜坡上有兩軍士兵和戰(zhàn)馬的尸體,還有大明官兵扔下去的巨石、炮彈炸出的坑洼以及射出去的箭矢,騎兵在這種地形上作戰(zhàn),優(yōu)勢已經(jīng)被最大程度消減。
但最為重要的,還數(shù)佛郎機炮的存在。
沈溪選擇了山坡頂這樣一個居高臨下的位置,揮佛郎機炮最大的火力射程以及范圍殺傷優(yōu)勢,展開了對韃靼人的凌厲打擊。
火炮齊鳴中,地面跟著劇烈顫抖,更別說是遠處戰(zhàn)馬和馬背上的騎兵了。
“那邊怎么回事?”
榆林衛(wèi)城頭上的邊軍將士,最初抱著看熱鬧的心態(tài),替大明軍隊感到悲哀,但想到那是京營的人馬,又覺得極其解氣。筆趣庫
活該,再讓你們耀武揚威,這是老天爺對你們的懲罰!
戰(zhàn)斗剛爆時,的確印證了邊軍將士的想法,這些京營兵太窩囊,還沒開戰(zhàn),就差不多已經(jīng)逃跑了五分之一。
開戰(zhàn)后,他們?nèi)耘f不認為京營兵有什么勝算,你想用土坡來減緩韃靼人騎兵的沖鋒度,但這土坡雖然有些高度,但向東的一側(cè)足足有幾百步長,這樣一來就顯得坡度較為平緩,韃靼人的騎兵久經(jīng)戰(zhàn)陣,這樣的坡度幾個加就沖上去了。
一千多騎兵,不用全沖上去,只需要上去一二百騎兵就能取得壓制性勝利,這就是這個時代騎兵對戰(zhàn)場的絕對控制力。
可當(dāng)火炮6續(xù)轟鳴后,城頭上的邊軍將士逐漸看出有些不對頭。
或許是韃靼人自己托大的緣故,其前鋒和后續(xù)的中軍之間相隔有些遠,那一百多騎兵,若是能一鼓作氣沖上山頭還好,若是失敗,后續(xù)兵馬很難第一時間獲得補充。
“那可是一百多韃靼騎兵,身上披有重甲,京營那些孬蛋,沒戲?!?
城頭上的老兵在給新兵蛋子普及知識,“若是盾牌和長矛結(jié)合,嚴陣以待,或許有一線生機……”
但最后的情況,完全出榆林邊軍的預(yù)料。
本來是沒有絲毫懸念的一場小規(guī)模戰(zhàn)斗,愣是在火炮齊鳴中,生生被拉回到難分伯仲的境地。
在差不多盞茶工夫的對戰(zhàn)中,韃靼人一百多打頭的重騎兵,就被炸得只有少數(shù)能沖上山頭,隨后被山上的京營迎頭痛擊,一時間竟然戰(zhàn)了個旗鼓相當(dāng)。
“弓箭手……弓箭手呢?”
山頭這邊,宋書用佩刀砍翻最后一個韃靼人,終于成功頂住一輪攻擊。
宋書從承襲家中的京營副千戶時,就曾幻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跟蒙元韃子交戰(zhàn),但怎么也沒想過這一天來得這么快,將傳說中銳不可當(dāng)?shù)捻^靼人砍翻在地的感覺豈是一個爽字可以形容?
這會兒他熱血上涌,豪情也上來了!
趁著下一波韃靼人未沖上山來之前,宋書連盔帽都來不及扶,趕緊找“弓箭手”,但這會兒山坡上早已經(jīng)亂成一鍋粥,誰還聽得到別人說什么?而那些炮手眼中只剩下沈溪手上那面不斷起落的小旗。
“下一輪……放!”
沈溪已經(jīng)記不清楚是多少輪了,他只知道,這會兒他的任務(wù)就是舉旗落旗,也不管那些京營兵是否能跟得上節(jié)奏,只要他沒倒下,那些炮手就有信心,能不斷填炮、子銃上膛、射火炮、換子銃、填炮……
終于把沖上山頭的一百多韃靼騎兵全殲。
沈溪清楚地記得,剛才韃靼人拿著刀朝他砍來,卻被一炮炸飛的情景,生死就在眨眼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過這位倒霉的韃靼人等于充當(dāng)了擋箭牌,用四分五裂的結(jié)局替他身后的族人擋了一炮。
一波攻守結(jié)束,沈溪已經(jīng)累得虛脫,需要扶著身后的巖石才能勉強站住。
“大人,您沒事吧?”
張老五一臉血漬過來,剛才張老五不但出色完成放炮的任務(wù),還親手砍翻一個沖到佛郎機炮前的韃靼人。
“繼續(xù)!”
沈溪只是喘了口氣,呼喝道。
張老五道:“不行啊,大人,這會兒得等火炮冷卻下來……”
大明以前鑄造的火炮都是笨重之極的那種,放幾炮后就必須用水來冷卻炮筒,免得炸膛。
這會兒根本沒法去山下找水,士兵就拿出自己的水袋來,想往火炮里倒水。
“不用冷卻,你們想死?。慷冀o我停下來!”
沈溪大喝一句,似乎沒什么用,他趕緊踢了張老五一腳,讓張老五過去吩咐士兵不許往炮筒里倒水。
要知道他們眼下正在使用的是相對輕便的佛郎機炮,本身炮筒鐵壁就不是很厚,高溫高熱的情況下倒水進去,一冷一熱很容易炸膛,出現(xiàn)啞炮的幾率也成倍上升。
“準(zhǔn)備,放炮!”
沈溪把自己的旗子又舉了起來,這次他們要面對的不是一百多騎兵,而是下面蜂擁而至的一千余騎兵。
不過這次沈溪更自信了些,因為他瞧得清楚明白,韃靼人只是把佛郎機炮當(dāng)作是一般的弩箭來防御,遠遠地就下馬,騎兵變步兵,試圖靠盾牌和重甲,組成防御陣型再往山上進攻。
因為準(zhǔn)備的時間較長,反倒把前面幾乎快沖上山頭的一百多韃靼騎兵給放棄了,這會兒最靠近山頂?shù)捻^靼兵,也在四百步開外。
“第一輪準(zhǔn)備……”
隨著沈溪把起旗子舉起來,炮手熟練地把子銃上膛,這會兒后面的裝彈兵也在忙活個不停,負責(zé)調(diào)整角度的司炮已將炮的角度校正好,張老五等炮兵則把火把和火折子等物拿在手上。
“放!”
一聲令下,九門火炮齊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