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515粉絲節(jié)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幣,跪求大家支持贊賞!
福建的鄉(xiāng)試八月十六結(jié)束,閱卷會一直持續(xù)到八月底,張榜公布會在九月中旬,正是桂花盛開,名曰桂榜?!恕耍?
等候在福州城里的考生,會最先知道自己是否錄取,榜單會從貢院而出,以黃綢彩亭,鼓樂儀仗相送,張貼于布政使司衙門之外。
桂榜公布第二天,會舉行鹿鳴宴,中舉的考生會與內(nèi)簾、外簾官見面飲宴,算是師生聯(lián)誼,唱鹿鳴詩,跳魁星舞。
無論考生是否已知曉自己中舉,布政使司都會發(fā)榜到地方,先發(fā)到考生所在戶籍的州府,再下發(fā)到縣。
布政使司先以公文性質(zhì)快馬送到,再派人親自帶著大紅報喜文書送達(dá)。而州府一級,也會派出報子到地方,縣自然也不會例外。
如此一來,便形成三級捷報,布政使司為一報,州府衙門為二報,縣衙為三報。
捷報必須擇日,得選擇寅日或者辰日報喜,三道捷報要同日臨門,寅虎辰龍,所以鄉(xiāng)試榜單也被稱之為“龍虎榜”。
卻說這一年的鄉(xiāng)試,汀州府一共中舉五人,應(yīng)屆三人,往屆兩人。
捷報于九月初四從福州布政使司發(fā)出,經(jīng)快馬驛站,于九月十四消息傳到汀州府知府衙門。
隨后,又由知府衙門下傳到各縣,其中已知寧化縣中舉一人。
兩天后,也就是九月十六,鄉(xiāng)試中舉捷報下傳到寧化知縣衙門。
九月十六之后的第一個寅日是在九月十九,辰日是九月二十一,捷報按照規(guī)矩,應(yīng)該是在這兩天其中一日傳達(dá)到中舉舉人家里。
因?yàn)橹信e在這時代意味著可以做官,此等捷報已不同于院試,就算家境再貧寒。也會借錢出來送喜錢、請酒,而一個小縣往往幾屆都沒人中舉,所以一旦有人中舉,報子巴不得立時就把消息傳過去。以討得賞錢回來。
九月十九,寅日。
省城的一報快馬趕在這天抵達(dá)寧化縣城,正急著要在中午之前趕到舉人家里賀喜,才得知原來汀州府二報的人沒到。
這樣一來,一報過來的兩個人都有些掃興。
千里迢迢從省城過來。就是為了能趕上吉日,從來沒聽說過一報要等二報和三報的道理。一報的兩個人,一個姓宋,一個姓嚴(yán),二人只能在寧化縣城的驛館里等候,一心盼著府城的二報趕緊到來。
可過了兩天,辰日也到了,結(jié)果府城那邊還是半點(diǎn)兒消息都沒有,沒有說何時來,更沒有說因何耽誤。這讓姓宋和姓嚴(yán)的兩個報子非常著惱。
“他娘的,他們喜錢不想要,別耽誤了老子討賞,而且還要急著回稟,難道讓我們再在寧化住上十天?”
過了九月二十一的辰日,便要等到下一個寅日,就得足足等上十天。
省城的報子都要限期趕回省城,姓宋和姓嚴(yán)的本來攤著往寧化送捷報的差事就覺得惱火,汀州府算是福建省距離省城最遠(yuǎn)的地方,一來一回就算騎馬也要二十天。
縣里的衙差也有些著急:“二位上差。您看要不這樣,咱先等到午時(上午十一點(diǎn)),若人還不來,咱就先去了?!?
福州城來的姓宋的報子說道:“這怎么可以?沒看這兒寫著呢。雙溪鎮(zhèn)桃花村,別以為老子沒打聽過,要過去就算緊趕慢趕也要一整天。”
縣里的衙差笑道:“您錯了,這戶姓沈的人家,幾年前就搬到縣城來了,這會兒過去。半個時辰都用不上。”姓宋和姓嚴(yán)的二人聽到這話才算舒了口氣,但嘴上仍舊罵罵咧咧,他們是在怪府城的二報不知分寸,這種報喜討賞錢的事竟然也能耽擱下來。
不過有時也能理解,因?yàn)檠瞄T里一般會把報喜的差事發(fā)給那些有關(guān)系的老油子,新丁是攤不上這種美差的。
老油子通常一人身兼兩差、三差,我寅日先去送一兩家,順路到辰日,再去一家,這樣能同時討兩三戶人家的喜錢。
一報只有兩個人,三報那邊人就多了。
縣衙沒那么多規(guī)矩,反正就在縣城里,只要是不當(dāng)值的衙差,都準(zhǔn)備跟著去討個喜錢回來,就算不多,也足夠接下來一個月喝茶聽書用度。
這寧化縣城別的不發(fā)達(dá),印刷業(yè)在整個福建都屈指可數(shù),作坊規(guī)模大,說本印得多,還有各種連環(huán)畫,連帶茶樓里說書的也多了起來。
一直到午時,二報那邊還是半點(diǎn)音訊都沒有,這下可把姓宋和姓嚴(yán)的報子給氣壞了。
“他娘的,不等了,老子還要急著趕回省城復(fù)命,今天就算破回例,先去把喜錢討了,二報的人若天黑到了,那他們單獨(dú)去討賞,我們下晌就走?!?
縣衙的人道:“要不再等等?”
姓宋的一蹦老高:“讓老子在這里苦等就合適了?快引路!”
縣衙的人沒轍,既然連省城來的上差都這么迫不及待,他們這些小縣城的衙差也早就惦記要幾個三年才能撈得一次的喜錢,于是把衙門里敲鑼打鼓的都叫出來,吹吹打打就往沈家院子那邊去了。
……
……
沈家這頭,這些天又鬧了點(diǎn)兒小別扭。
沈明文從福州考試回來,沒直接回寧化縣城,而是住到府城鬧情緒不回來。老太太兩次寫信催促沈明堂和沈明鈞兩兄弟把大哥給架回來,可沈明堂和沈明鈞二人的脾性基本一樣,憨厚、老實(shí),只要沈明文耍賴,他兄弟二人就沒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