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瘋狂肆虐的瘟疫逐漸緩和下來。
嶺南及閩、浙地方都有瘟疫爆發(fā),死傷甚重。朝廷大為震驚,就連弘治皇帝都被驚動,傳命以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謝鐸考察閩、浙及嶺南疫情上報。m.biqikμ.nět
謝鐸走訪閩、浙及嶺南十余城,到十月修書與京師的弘治帝。
“……疫情從初夏于廣東東北沿海爆發(fā),至十月共生四次,各地染病身亡者十之四五,唯有汀州府一地,傳有種痘之法,所病之人不多,瘟疫繞汀州府北上,于十月當下已至江水沿岸,南京周邊染病者不在少數(shù)……”
朝廷這才知道這次瘟疫的具體狀況。
弘治帝命戶部“選部屬及府州縣正佐有風力者”賑災,同時到汀州府探訪具體種痘之細節(jié)。
寧化縣境內(nèi),這輪瘟疫基本過去。
有官府出頭,加上本地人最先種痘,瘟疫在寧化縣境內(nèi)持續(xù)的時間僅有兩個月。到十月中旬的時候,寧化縣城內(nèi)之前染病的人,要么已經(jīng)亡故,要么痊愈,雖然不少人臉上留下痘疤,但好歹留下了條命。
雖然寧化縣的瘟疫已經(jīng)成為了過去式,但仍舊有周邊府縣的士紳來到寧化,專程到惠娘的藥鋪種痘。
這些外地來的人,非富則貴,聽說寧化縣城出了個“女神醫(yī)”,這些人不辭辛苦,拖家?guī)Э冢皝怼扒筢t(yī)”。
要知道這年頭瘟疫可不是說著玩的,哪怕是皇親國戚染上瘟疫,一樣沒轍。想想后世滿清皇帝玄燁就是個大麻子,就知道能夠避免染上天花是多么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本來惠娘并不想接待這些人,因為官府明令不許城內(nèi)居民與外界接觸,但到底她還是慈悲心腸,為這些來的達官顯貴及其家人種痘。
這段時間雖然藥鋪接待的人不多,但賺的銀子可一點兒都不少。
這些人來的時候都帶了厚禮,給足了酬勞,出手的大紅封里非金則銀。
直到十月底,連汀州府周邊府縣也學會了種痘之法,前來寧化縣城種痘的人才逐漸減少,到十一月便徹底消失不見。
或者別處還都忌憚瘟疫,可在寧化縣,十月中旬百姓的生活就恢復了正常,每天都有人來給惠娘送禮,感謝她拯救了全城百姓。
惠娘抵不過大家伙兒的熱情,那些貴重的禮物雖然退了回去,但一些不值錢的象征性東西則留下,表示領(lǐng)情了。十月二十九,縣衙送來“妙手回春”的匾額,由縣令韓協(xié)親自帶人送來,三班衙役跟著,一路上敲鑼打鼓。
寧化縣能避過這場災劫,惠娘可說是居功至偉,百姓自發(fā)地跟著官府的人,一起簇擁著來送匾額。
惠娘很高興,三個月前她還因為爭產(chǎn)的事被人戳脊梁骨,現(xiàn)在受到滿城人尊敬,終于感覺抬起頭來了,百感交集之下,臉上掛滿了幸福的淚水。
韓縣令親自把匾額送到藥鋪門口,讓衙役掛上門楣,此時韓協(xié)臉上也滿是春風得意。
因為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謝鐸在上書朝廷的奏本里提到了汀州府地方官員賑災得力的功績,甚至還提了韓協(xié)一筆,按照謝鐸的來信說,朝廷很快就會派人來學習防治瘟疫的經(jīng)驗。筆趣庫
可是,自從瘟疫爆發(fā),韓縣令就躲在衙門的內(nèi)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甚至連外面發(fā)生了什么事都不甚清楚,朝廷來人他可沒辦法應付。
“陸孫氏,你看這闔城的百姓都感念你的恩德,本官甚為感懷,為我寧化出了你這樣一位女神醫(yī)而自豪。”
韓協(xié)嘴上說著這些話,但其實是為之后接待朝廷欽差之事做鋪墊。
現(xiàn)在整個汀州府的人都知道,第四輪最大瘟疫爆發(fā)時能“繞過”汀州府,完全是因為寧化縣有個女神醫(yī)的緣故。
朝廷欽差一來,必然會到寧化探訪,屆時只要惠娘能把韓協(xié)的名字提上一提,那韓協(xié)升官肯定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