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沒有《紅樓梅》,沒有其他的話本小說,朝堂趣聞。
反倒是通篇的之乎者也,圣人文章。
唯有頭版上,宋青鸞被打入詔獄一事,倒算是個熱點新聞,還算有點意思。
其他地方,實在是乏善可陳,看得人直打哈欠。
更要命的是。
這大夏儒報不僅內(nèi)容不行,上面還錯別字連篇,甚至有一團團的墨跡,一看就是手抄的。
手抄就手抄。
畢竟,市面上大部分的話本小說,也都是手抄的。
可是字跡能不能統(tǒng)一?
有一些字跡還不錯,可是還有一些,字跡只能用低劣粗糙來形容。
讓人一眼看過去,就沒有讀的想法。
跟大夏文報相比,實在是太低劣了!
就這破玩意,也敢賣五百文錢?
簡直搞笑!
其實,大夏儒報的質量,并不能算差。
李天啟下了血本,用的可是宣州紙。
問題是,有大夏文報的珠玉在前,排版整齊,字體美觀,讓大夏儒報更是顯得不堪入目。
很快,人們發(fā)現(xiàn)自己上當了,一個個義憤填膺,來找賣家退錢。
“這什么玩意,根本不是大夏文報!”
“掛羊頭,賣狗肉!”
“抄襲就算了,還抄的這么爛!”
“老子要是想讀圣人文章,不會去看四書五經(jīng),花這么多錢,買你這破報紙?”
“退錢,退錢!”
“不退錢,就砸了你的攤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