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門口的將士們和學子們雖然散去了,淮南王小郡主撞鼎而死的事情鬧得很大,京中議論紛紛,每個人都在給淮南王鳴不平,也在聲討陸氏為首的氏族門閥,皇上置之不理,大朝會上官和文官吵得不可開交。
彈劾陸首輔的奏折雪花一樣堆積到皇上的案桌上。
蘇輕宛命青云和青衣把陸氏長子,大理寺卿等一干陸首輔嫡系官員貪污的罪證整理出來,同時呈遞給長公主和京都府尹。
京都府尹收到罪證后,人都麻了。
神仙打架,別殃及無辜啊。
他不敢隨意審理,又摸不準這些罪證究竟都遞到何處,是否只給京都府一家,為了避嫌,也不惹麻煩,京都府尹在大朝會時啟奏,把罪證遞到御案上。
皇上收到罪證后震怒,直接交給錦衣衛(wèi),由陸璟負責調查,陸首輔以錦衣衛(wèi)殘暴,多次對朝臣屈打成招為由,阻攔皇上把案件交給錦衣衛(wèi)。
京都府尹不肯接這燙手山芋,怕得罪人,大理寺卿是主犯,案件也不能交給大理寺卿,交給內閣吧,陸首輔和被告之人都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誰也不敢亂接案件。陸首輔暗示長公主可以接手調查,長公主借養(yǎng)病為由拒絕,案件仍是交給陸璟。
三日內,陸首輔長子官降一品,大理寺卿被貶,順藤摸瓜牽連出十幾名官員,竟有人假公濟私,利用權力之便賣官求財,貪污銀兩多達數(shù)萬兩。觸目驚心,陸璟都嚇一跳,事實上京官貪污,錦衣衛(wèi)都心知肚明,許多官員賄賂錦衣衛(wèi)也是為了遮掩自己的罪行。
錦衣衛(wèi)是知道誰貪污受賄,誰清廉公正,錦衣衛(wèi)都知道,皇上也知道,多少罪證都記錄在案,就看皇上想不想查而已。
順藤摸瓜抓了十幾名官員,也是皇上授意,最主要的是淮南王郡主撞鼎而死后,京中百姓對氏族只手遮天怨頗深。
這群官員貪污受賄,知法犯法的罪證除了遞到御案前,還在民間傳開,百姓群情激奮,皇上也保不住他們。
臨近年關,多名朝中重臣下獄,也幸虧是京中姻親盤根錯節(jié),相互遮掩,沒有牽連到家族,剛下獄沒幾天,就有三名官員在獄中自殺。
陸首輔為首的官員們紛紛攻訐陸璟殘害忠良,屈打成招,都希望長公主接過案件繼續(xù)調查,否則人人自危。
陸璟說,“諸位大人若奉公守法,錦衣衛(wèi)絕不會制造冤案,若立身不正,早點坦白從寬,皇上還能寬大處理?!?
陸首輔接連損失好幾名重臣,終究是按耐不住,派人給陸璟送信,邀他過府一敘。
驛館內,蘇輕宛知道陸首輔邀陸璟過府敘話后,神色平淡。
這些罪證在她手里已有多時,本來是打算在給淮南翻案時拿來當籌碼的,如今皇上斷了她的后路,她也要斷了皇上臂膀。
長公主掌控著四境大軍主帥們,糧草輜重,軍需調配都由她來統(tǒng)管,這就拿捏了主帥們的軟肋,皇上卻要仰仗著文官集團。
除了襁褓中的皇子,平安長到四歲的大皇子是陸貴妃所出,若皇上身體康健,他定不能容忍陸家坐大,將來外戚專權,或許都不愿意陸貴妃誕下龍子。
然而,他身體虛弱,皇子年幼,宗室的西南王一脈子嗣成群,且都是人中龍鳳,皇上必須要仰仗陸首輔,若他有一個意外,陸家能扶持幼主,與西南抗衡。
蘇輕宛在平反時受挫,必然要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