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徐剛林深吸了一口氣。
加入其中?
這個想法,他之前從未有過。
畢竟在他眼里,黨爭可不是什么好事。
即便比起危害,其換取的利處會更大一些。
但只要會給大周帶來危害,他都不該去支持。
不過現(xiàn)在的徐剛林,已經(jīng)沒有別的辦法了。
于是……
當(dāng)他的道德還在吶喊,希望他別這么做時。
他的大腦,已經(jīng)開始思考起馬欣的話來。
首先。
戶部和刑部在這次黨爭中,都有自己的述求。
刑部的述求,當(dāng)然是不被儒家所約束。
他們希望刑部的能量,可以幫助首輔進(jìn)行法家變革。
如果有儒家大臣敢對法家的變革指手畫腳。
就動用刑部的能量,把其抓起來,逐個炮制!
而戶部的需求,則是約束刑部。
這樣,才可以給岌岌可危的儒家?guī)硪恍┌踩小?
這意味著,他們的目的算一體兩面的!
兩方,都希望刑部的能量,可以控制在自己所接受的范圍之內(nèi)。
這是他們在戶部安置司埋下的雷點被引爆后,發(fā)起黨爭的時機!
而想讓他們不在安置司的事情上進(jìn)行斗爭。
按照馬欣的思路。
只有一個辦法。
讓他們都覺得,如果事情繼續(xù)發(fā)酵下去,局勢會脫離他們的掌控。
按理說。
這樣的黨爭,原本就是一場零和博弈。
這也意味著,可以讓一方失去對局勢的掌控,只有一個情況。
對方正在操縱局勢。
所以,兩方黨爭的過程里,是不可能有局勢脫離兩方掌控的情況的。
但……
有一種辦法,可以讓零和博弈的兩方,都沒法取得勝利。
那便是,加入第三方!
而聽馬欣的意思。
這個第三方,就是徐剛林!
徐剛林是一個在這場黨爭中一直保持中立的人。
大家都摸不清他的立場。
如果他加入這場黨爭,并得到了控制刑部的權(quán)力。
那在眾人眼里,這股力量就是不可控的。
儒家的人不清楚徐剛林的想法。
他們會擔(dān)心徐剛林毫不約束刑部。
放任刑部對儒家進(jìn)行迫害。
而法家的人也不清楚徐剛林的想法。
他們也會擔(dān)心徐剛林對刑部太過嚴(yán)格。
繼而,影響他們的變革。
不可控的因素,是他們沒法接受的。
屆時,他們就只有兩條路了。
一條,是拉攏徐剛林,讓徐剛林站在他們那一邊。
這樣,對刑部的掌控權(quán)就會重新科考起來。
而另一頭,就是讓事情回歸本樣。
讓徐剛林也失去對刑部的掌控。
當(dāng)事情發(fā)展到這個程度時,只要徐剛林堅持不站隊。
那兩邊的人就沒法選擇第一個方案。
繼而,只能硬著頭皮想辦法,讓事態(tài)恢復(fù)原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