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徐剛林不介意為了百姓,向皇帝死諫。
可他也不傻。
因為破壞規(guī)矩影響仕途,從而自己造福百姓的計劃也被影響,那就大可不必了。
不過李天卻不這樣想。
身為一個有著前所未有的功績與權(quán)威的皇帝。
雖然他的功績和權(quán)威全是臣子背刺而來的,免費贈送的。
只有少許是自己有意識得到的。
但當他希望變革的時候,他也漸漸意識到權(quán)威的重要性。
若是自己的權(quán)威受損,底下的人在面對有損他們利益的新政時,便會擺爛。
而一旦開擺,不管李天的初衷有多么好,可以敗壞多少國運,都將大打折扣。
盡管官員本身擺爛,也會減少國運。
可這種減少,比起李天的變革來說可謂是九牛一毛。
這并不是李天想看見的。
為了不準官員擺爛,李天必須隨時注意自己的權(quán)威。
可以不用皇帝權(quán)威強行去推行的事情,就別那么做的好。
比如這次。
李天想派首輔曾黎去主持審判。
但這種事即便不讓刑部去辦,還有宗人府、御史臺等好幾個機構(gòu)可以執(zhí)行。
讓首輔去做,明顯不合適。
因此,這種事如果用權(quán)威強行推動,那一定會有損皇帝的權(quán)威。
特別是在內(nèi)閣首輔曾黎還是信奉跟主流不同的法家學術(shù),且大公無私的情況下。
這時,為了推動自己的政策,皇帝就得找個背鍋俠了。
身為這個案子的彈劾人,徐剛林剛好有充足的理由,去當這個背鍋俠。
看著滿臉惶恐的徐剛林。
李天循循善誘道:“徐愛卿你看,若是內(nèi)閣首輔跟法家不去審理,朝廷可就派不出人了?!?
“你也知道,朕先前之所以一直沒有下令抓捕,就是因為首輔等人沒有到位?!?
“但現(xiàn)在,你居然反對朕派首輔去主持此事,難不成你想讓朝堂的儒家官員辦嘛?”
徐剛林聞,啞口無。
雖然他徐剛林不是個有學術(shù)傾向的人。
在他看來,不管儒法道墨,只要可以造福百姓,都可以拿來使用。
但即使是他這種人,對儒家諸臣的印象也是比如:官官相護、官僚氣息、結(jié)黨營私、做事拖沓之類的。
可以的話,他當然不愿意讓陛下委派儒家大臣去辦這件事。
事實上。
他先前之所以不停地催促皇帝。
就是想讓皇帝趕緊了結(jié)對武林的肅清,讓首輔等一眾人騰出手來,對付貪官而已。
畢竟在他眼里,俠以武犯禁,儒以文犯法。
可武林人士再怎樣猖狂,比起貪官污吏,危害還是小了許多。
思緒流轉(zhuǎn)間,徐剛林無奈的發(fā)現(xiàn)。
在損害自身名聲跟讓貪官污吏受到應(yīng)有的審判之間,他必須得二選一。
真到了這種時候,其實徐剛林很清楚該怎么選擇。
他立馬說道:“既然這樣,那臣回去以后就寫個奏折?!?
“提議首輔大人去辦這件事?!?
“罷了,為了貪官伏誅,微臣這次臉面不要了!”
漂亮!
看著工具人退下,李天的心情更加愉悅了。
次日。
李天便宣布同意徐剛林的提議,派內(nèi)閣首輔曾黎去主持審判。
此事一出,朝野嘩然。
尤其是御史臺的御史們。
他們?nèi)繉π靹偭诌M行彈劾。
那些彈劾的折子好像雪花似的送到李天的案頭。
但對于這些折子,李天讓唐含雪全部留中不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