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的嚴酷也令百姓十分反感,這才有了黃老之學的流行。
到了武帝時期,雖然啟用了張湯等一系列法家的官員。
可是為了國家學術的統(tǒng)一,漢武帝還是選擇了儒家。
其實,之所以選擇儒家,就是因為儒家是一門最知道求變的學術。
武帝時期,國策是對匈奴作戰(zhàn)。
那時的儒家首舉公羊學派的復仇主義,調動所有漢朝百姓加入到對匈奴作戰(zhàn)里。
到了宋朝,朝廷文弱,儒家又提出理學和道學。
用存天理滅人欲,來規(guī)范百姓道德,將唐朝后期遺留的武德格局削弱。
效果當然是不錯,可是宋朝幾乎斷了武德傳承,后來一直文弱。
現在儒家又提出心學,格物致知的理念,結合科技發(fā)展。
這些全是儒家的優(yōu)勢,他們從未把哪本經典當做圭臬,而是不停地適應時代發(fā)展。
相較之下,法家就有點墨守成規(guī)。
要知道現在距離戰(zhàn)國都幾百年,法家那一套早就落后了。
思考了半晌,曾黎就想出一個可以擴大法家聲勢,還不會涉及黨爭,最后還可以給陛下刷好感的辦法。
曾黎的辦法是,重修法家經典!
次日,曾黎上書陛下,請“重修百家典籍”!
這一封奏折呈上以后,滿朝震驚!
重修典籍,這是何意?
那典籍有什么可修的!
不是都寫在書上了嗎?
這個修典籍,就是想重新正學術??!
曾黎居然有這樣的野心!
而儒家的大臣都惶恐了。
重修百家典籍,那就得諸子百家的信徒來做,總不能讓別家給另一家修典籍吧。
這就得召集各家學派信徒入京,一塊重修典籍。
那相當于,給朝堂里引入學派的力量!
曾黎是瘋了嗎?
他不是想重振法家嗎,怎么把別的學派給引進來了?
那不是開門揖盜嗎?
李天看到這份奏折,當然是龍心大悅。
朝堂越亂,朕越開心!
好!這個曾黎果然沒讓朕失望!
準奏!
朝堂混亂,百家爭鳴:大周國運-5000點!
李天滿意的關掉系統(tǒng),心情愈發(fā)的舒暢。
看著這急速下降的國運,李天一臉愉悅。
他想了想,打算投桃報李,提出一個一直放在心里,沒有說出的政策。
他命人拿來朱筆,親自草擬圣旨。
然后,發(fā)布詔令。
李天宣布,從即日開始,內閣首輔就任半年內,未經皇帝允許,禁止御史彈劾內閣首輔。
目的,就是想讓剛繼任的內閣首輔快速掌權,讓他們更好的施政。
當然了,這個理由只是扯淡。
畢竟李天之前沒頒布這項政策,就是看之前的那些首輔都太厲害了。
他巴不得有御史來彈劾他們,能讓他們少做點功績。
但現在不同了。
現在的曾黎,是一個制造混亂的家伙。
像這種人,李天都不支持的話,那他還能支持誰呢?
說到底,大周還是一個唯皇帝為尊的國家,朝局的穩(wěn)定十分重要。
因此,即便有些御史對皇帝的詔令頗有微詞。
可用維護朝堂穩(wěn)定為由,給新任首輔半年“保護期”的政策,還是被眾人接受了。
于是,這項政策被實行了下去。
看見陛下居然為了自己發(fā)布了這項政策,在內閣接受旨意的曾黎感動的眼圈含淚。
可以走到這一步的,全是人精里的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