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個沒政績沒人脈的官員,居然得授余杭布政使。
接下來這幾名貧苦地區(qū)的布政使,也全部拿到了浙江等富庶地區(qū)的任命。
這次朝堂的巨大改動,震驚朝野上下。
不過朝廷對這富饒地區(qū)布政使不滿意!
這個消息傳回余杭,又是一片嘩然。
余杭的官員,當然是最惶恐的那一批。
正在督辦官學的黃曉,正在與手下討論這件事。
黃曉長嘆一聲說道:“陛下圣明啊,沒想到陛下都知曉臣辦事的艱難!”
黃曉的手下也說道:“黃大人自從在余杭推行官學以來,困難重重。”
“朝廷從未催促過進度,應該是陛下對余杭的問題心里有數(shù)?!?
黃曉點了點頭:“從余杭布政使往下,各級都對政令陽奉陰違?!?
“我雖然不通學術,可是這些人傳授的東西,就是真的好嗎?”
黃曉雖是大老粗,可是督辦官學以后,也是聽到一些議論的。
現(xiàn)在余杭地區(qū)私學蔚然成風,也是因為那些私學教師在民間很名望。
那些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讀書人,最擅長的便是抨擊朝政。
比如朝廷征收余杭賦稅,就被那些心懷不軌的儒生,抨擊成用余杭賦稅給養(yǎng)別的地區(qū)。
那些儒生甚至喊出要讓余杭獨立,自己使用余杭賦稅口號。
對此自然是嗤之以鼻。
余杭的工坊主可以賺錢,除了得天獨厚的位置,難道就沒有別的地區(qū)的支持?
沒有淮江和皖南的人力,余杭商人能把商品賣的那么遠?
更別說朝廷還斥巨資打造了港口、鐵路了。
黃曉發(fā)現(xiàn),這些富饒地區(qū)的百姓。
總覺得富饒全是自己的功勞,而窮困就是其他地區(qū)的人懶惰不努力。
余杭的學政,從上到下都滿是浮躁的氣息。
文人雅士隔三差五的聚會,拿抨擊朝廷為樂。
除了空談、攀比以外就炫富。
私學蔚然成風,可是那些私學里的學生壓根不好好讀書。
就是想著拉幫結派。
對于這些,黃曉是看在眼里。
可是在各地督辦官學,得不到地方的支持,仍然是推進緩慢。
龐毅的貶謫,也讓余杭官場瞬間驚恐起來。
武康赴任布政使的消息傳回余杭官場,更是掀起一場地震!
朝廷居然把滇南的布政使調來了?
這家伙懂余杭民政嗎?
這家伙會征收商稅嗎?
整個余杭,都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等著看武康這名新布政使出糗。
而李天正在美滋滋的聽著系統(tǒng)。
貶謫潛能,大周國運:-5000點!
怎么只減了五千?
李天有點失望。
沒想到自己手段使盡,調換了余杭等幾個布政使。
居然才減少了五千點國運?
罷了罷了,這么折騰也太累了!
李天放棄了調換各地的布政使,而武康這些新布政使乘上火車,準備出發(fā)。
武康要去余杭,他得乘坐火車前往京港口,然后乘船南下。
余杭布政使可是個大肥差。
但是武康收到任命后,沒有在京都逗留,直接便啟程了。
腦中想著李天叮囑的話:
“武愛卿,去了余杭,只要大膽的干就行了!”
“朕不在乎余杭征收多少賦稅!”
“朕要的是余杭,是聽話的余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