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當初的人非常不待見法家的行為,覺得他們在阻礙大家發(fā)財。
所以,當股災波及了所有人后。
不光工商業(yè)主。
豪紳群體里,也有許多人覺得當初不該阻止法家。
所以,他們對曾黎、對法家產生了一點好感。
覺得也許由法家執(zhí)政,也不是難以接受的事情。
這部分豪紳比較開明。
不光平時在鄉(xiāng)野很少做惡事。
而且在農業(yè)經營里也會認真參與,選擇最能賺錢的作物播種。
并非大部分豪紳那樣放任佃農種植作物,自己只管收租子。
雖然法家不知道出現(xiàn)這種人,其實是歷史必然性。
而李天要是知道這個群體的出現(xiàn)。
也會立馬想起這些人在歷史里的記錄。
李天知道,這些人有一個區(qū)別于傳統(tǒng)地主豪紳的稱呼。
在歷史和社會學里,比起地主豪紳,人們更傾向于把這個地主群體里掌握著現(xiàn)金生產力,甚至有些工商業(yè)主味道的群體叫做富農。
沒錯!
富農!
其實,在現(xiàn)世被稱為富農的,就是那部分參與田地具體經營,相比收租,更傾向于種植園主的地主!
可比起現(xiàn)世社會學里,會把他們和尋常地主區(qū)分開來。
現(xiàn)在的豪紳明顯沒意識到他們中間存在一部分和自己有區(qū)別的人。
雖然他們的確覺得,那些富農具體參與土地經營事宜的舉動有辱斯文。
可他們卻不會因此去否認對方跟自己是同一個階級的事情。
由于這層認知差異,法家很容易就可以在其中進行分化。
他們打算使用一些極端論,去挑撥富農群體對這場會議的反感。
讓他們疏遠高馳。
這個暗雷,無疑會使高馳在高歌猛進一些日子后,慘遭背刺。
而法家給高馳埋下的第一個暗雷,便是對付法家!
沒錯!
按照法家學派成員的研究。
他們覺得,即便高馳上臺,他們仍然會對法家采取趕盡殺絕的態(tài)度。
所以,引導高馳和法家友善的意義不大,何況法家也沒想親近儒家。
所以,他們索性選擇用一記苦肉計。
在豪紳會議里,逼迫高馳和法家敵對。
從而,讓富農群體里萌生一種想法:這個高馳做事這么激進,壓根不靠譜!
也許單一事件的出現(xiàn),不會使富農群體有非常強烈的,對高馳的不信任感。
可積少成多。
只要法家埋下的雷足夠多,農商群體早晚會背離豪紳階級,背離高馳。
屆時。
法家學派只要可以給這些富農一條出路。
他們就會順從的站在自己這一邊。
而法家,也可以得到一次把自己勢力延伸到坊間的機會!
……
豪紳會議在當天晚上結束。
龐壽光和幾位親友從京郊馬場返回了下榻的客棧。
和龐壽光一起從鄉(xiāng)下來到京都的朋友,全是鄉(xiāng)下那里的豪紳。
平時,他們經常在省城研究物價,探討來年什么經濟作物有可能漲價。
由于他們親自參與經營田地,有時候甚至還會親自下地和佃農一起耕作的原因。
他們那里的許多豪紳都對龐壽光一行人感到不屑。
平時,也對他們一群人隱隱排斥。
但是這次調查員組織的出現(xiàn),是一場有關整個豪紳階層的災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