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了五年總督以后,便返回了朝廷中樞,就任戶部尚書?!?
“他這人在我眼里,沒什么優(yōu)點?!?
“可非常擅長撈錢,據(jù)說他的家里,光是白銀就藏匿了上百萬兩?!?
“而田產(chǎn)和股票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這樣的肥羊,要是狠下心砸錢,恐怕也會制造許多麻煩?!?
“但我們?nèi)羰悄艹怂募遥菹乱欢〞浅8吲d。”
“且民心也會被我們所用!”
聽到這話,眾大家大臣連連點頭。
的確,余明的目的明確、邏輯清晰,提出的方案也有道理。
于是,沒花什么功夫,在場眾人便達成共識,一致認同了余明的方案。
法家官僚,一向是封建王朝執(zhí)行力最高的一群人。
比起陳腐多年,積弊嚴重的儒家官僚,他們的效率可不是一般的高。
因此,當眾大家大臣在首輔曾黎的家里決定,率先收拾刑部尚書趙虎全后,第二天他們便快速行動了起來。
他們開始審查趙虎全的信息。
在趙虎全提出質(zhì)疑時,也拿出了無懈可擊的回應。
他趙虎全身為刑部尚書,掌握著一部分牢獄權(quán)限,甚至有干涉天牢事件的能力。
從這點看,他的嫌疑最大。
因為這是第一個法家的目標。
且因為趙虎全身為刑部尚書,在此事上的確非常敏感。
有許多儒家大臣在不確定這是否是陛下跟法家聯(lián)合起來收拾他們的前提下。
他們也在懷疑趙虎參與了侯路謀害案。
綜合這些原因,儒家對法家審查趙虎全的事情并沒有特別抵觸。
起先,趙虎全礙于陛下對此事的憤怒和重視,加上自己的確沒有參與,身正不怕影子歪。
所以,他也沒有抵抗來自內(nèi)閣的盤查。
他甚至對一眾法家大臣冷笑道:“諸位大人,我期待你們在我這里查出蛛絲馬跡。”
“如果你們能找到趙某參與謀害侯路的證據(jù),那趙某甘愿伏法。”
“只不過,希望你們這些明察秋毫、目光如炬的法家大臣別看走眼了?!?
“不然的話,在這件事過后我也不介意嘲笑你們?!?
看著他囂張的模樣,眾法家大臣卻沒有動怒,看向他的眼神反倒透著憐憫。
那種眼神,令趙虎全有些不舒服。
但他還以為這只是法家大臣把他當做了罪魁禍首。
他在想,等審查結(jié)果出來,該如何打法家大臣的臉。
但是沒幾天,他就察覺到不對勁了。
起先,法家大臣只是審查一些比如他從徐剛林前往豐登,調(diào)查侯路案開始。
到侯路死在天牢這段日子的行程。
或者他在這段日子的工作記錄,和什么人接觸過。
這些審查合情合理,趙虎全雖然不爽自己像犯人似的被審問,可也很配合。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眾法家大臣覺得沒法在趙虎全這些日子的行程里找到直接的突破口,便擴大了調(diào)查范圍。
于是他們開始審查一些跟案件無關的事情。
比如,趙虎全以往的行為記錄。
面對這種行為,趙虎全惱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