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剛林聞明白了。
這幾人前來少林,起碼表面的原因是來幫忙。
就是不知道,是否還存在別的原因,而他們又是何方勢力?
但早就做好思想準備。
覺得第一批來找他的官員極有可能存在問題的徐剛林。
對這三位御史當然抱有很強的戒備心。
不過畢竟都是御史臺的同僚。
徐剛林也不好表現(xiàn)得很明顯。
他只能含糊道:“談不上什么證據(jù),我不過是受人所托,來這里碰碰運氣罷了。”
“哦?受人所托?是何人之托?”
有名御史直接被徐剛林這幾天想好的說辭吸引了注意力。
面對他的詢問,徐剛林也早有準備。
他沒有立馬回答對方的問題,而是反問了一句:“幾位認識徐某,可我卻不認識幾位?!?
“不知道如何稱呼各位?”
“在下宋齡?!蹦莻€跟徐剛林聊了幾句的御史開口道。
“韓宇。”
“曲明?!?
另兩名御史也介紹道。
看著三人,徐剛林故作神秘的說道:“這回的事,有可能涉及黨爭。”
“一不小心,咱們就會被有心之人利用?!?
“所以徐某一直格外小心?!?
“各位若是沒有被卷進來的心理準備,我勸各位還是回去吧,以免耽誤前程?!?
聽到徐剛林丟出的重磅炸彈,三人一愣。
他們沒想到,這其中的水居然這么深。
可三人還是咬牙堅持。
宋齡說道:“風聞奏事,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若是因為危險,就放棄可能捕捉的線索,那我們豈能對得起陛下和百姓?”
徐剛林聞,心中嘲諷。
從大周建國以來,歷代御史逐漸拉跨。
原本開國皇帝開御史臺,實行風聞奏事,是想讓他們檢舉貪官污吏,讓朝堂清廉,大周安康,百姓少受欺壓。
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群御史彈劾貪污受賄之事卻越來越少了。
反倒是有些御史,結黨營私,刻意攻擊跟自己對立面的政敵。
讓御史制度越來越腐爛。
但如今,卻有三位這么正義凜然的御史。
盡管徐剛林知道,若是他一上來就帶著對方不懷好意的意思。
那多少沾點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思。
覺得自己比所有人的道德水平都高,跟把別人都當做傻子似的。
抱有這種想法的人,最后只會發(fā)現(xiàn)自己是那個最大的傻子。
可從情感出發(fā),徐剛林還是覺得三人的話頗為可笑。
不過徐剛林還是說道:“既然這樣,那各位能否幫徐某個忙?”
三人聞,面面相覷。
隨即,宋齡說帶出:“只要是有助于案情,別說幫忙,就是讓我等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這話,徐剛林莫名覺得熟悉。
仔細回想才想起來。
前幾日,青和那個和尚,也是這樣跟自己說的。
于是徐剛林說道:“其實我來少林,也不確定此處有沒有線索?!?
“所以,我希望三位回京,仔細觀察下京都里哪伙人對徐某來少林的反應最明顯?!?
三人聽到這話,面色有點尷尬。
他們聽出了徐剛林的弦外之音。
的確,按照正常邏輯,聽說他來少林寺后,反應最激烈的人,都有與貪污之人勾連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