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一定得敗壞國運!
李天重新打起精神。
必須得肅清朝堂上的“忠臣”!
李天決定,從忠臣下手!
首先當然是唐孝仁!
自已這個岳父,明顯是想奔著千古良臣的方向去了!
從不貪污,還不結黨。
唐孝仁居中調和,居然把大周內閣操持的有聲有色。
現(xiàn)在全國的官員,在唐孝仁面前全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
全大周的知府知縣,誰做的如何,全在唐孝仁的眼里。
通過提拔才能,罷免庸才,現(xiàn)在大周各地全是能干的能吏!
不對!
不可以繼續(xù)這樣下去了!
必須得把唐孝仁從朝堂趕走!
那該怎么辦?
李天當然想到了對波旦用兵!
土耳斯的使節(jié)團已經返程復命,但是這一路坎坷,還得繞過波旦的封鎖。
但是大周已經決定,不管土耳斯何時動手,大周都會先動手襲擊波旦!
至于發(fā)兵的理由,波旦也占據(jù)了西疆許多地盤。
按照漢朝傳下來的“祖宗”疆域。
這些也是大周的領土!
李天派遣使者,前去波旦宣讀大對這些領土的占有權。
如果波旦不吐出來這些地方,大周便會攻擊波旦!
波旦國實力不俗,當然需要朝中大臣居中調和。
于是李天決定派唐孝仁前往漠北,協(xié)調軍隊后勤工作,決定作戰(zhàn)策略。
波旦是個大國,打下波旦肯定還要處理很多事情。
這樣就能支出去唐孝仁一年半載。
屆時敗壞完國運,李天就可以飛升成仙了。
完美計劃!
接下來便是賈仁義!
這家伙在內閣,不與唐孝仁爭權奪利,安分做著次輔的職責。
居然和唐孝仁配合默契!
這家伙也不可以留在內閣!
李天算是看明白了,賈仁義這家伙也是個背刺小能手!
怎么把他趕走呢?
李天很快就想出了辦法!
鹽鐵會議決定的“正學術”工作。
李天索性派賈仁義為皇帝特使,全國各地迅游官學的建設情況。
同時考察廢除鹽引后,百姓可不可以吃到平價鹽。
這算是代表皇帝開展的全國巡視工作。
當然是除了朝中大員不能代替的。
等到李天的詔令發(fā)布,滿朝嘩然!
內閣的首輔和次輔,居然全離開了京都!
唐孝仁和賈仁義立馬上奏,既然他們離開京都,就要辭掉內閣的官位。
但是李天卻按下了奏折,而且表示他們依舊是內閣的首輔和次輔,朕給你們留著這個位置。
內閣騰出來兩個位置!
一場風波,在京都悄然醞釀!
誰會入閣!
大周的內閣,也是經過長時間演變的。
建國初期,內閣只是個咨詢機構。
當時大周取消了丞相的職位,內閣便用來輔佐皇帝決議。
那時的內閣,只是與翰林院相同的內部機構,并沒有凌駕在六部之上。
后來一系列的加強過后,內閣就從輔助型的決策機構,變成了現(xiàn)在統(tǒng)領六部的機構。
但是每個朝代的內閣,權力都不相同。
先皇時期,十分的勤政,任何事都會親力親為,所以內閣的權柄不大,也經常撤換內閣的首輔次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