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天,他的戰(zhàn)友跟他說了一個好消息!
皇帝下旨,安排他們這些遼東負傷的殘兵,前去周圍郡縣做吏員。
當宣讀使讀完圣旨。
齊大壯這些老兵,直接淚流滿面了!
陛下隆恩啊!
整個東遼的士兵,都在感念皇帝的仁慈!
對這些尋常士兵來說,吏員可是高不可攀的。
盡管吏員的身份不及官員,但時至今日,大周王朝的吏員幾乎全被地方鄉(xiāng)紳豪族霸占了!
這些尋常的士兵,哪里想過自已還可以做吏員?
而沒有負傷的士兵,見朝廷這么厚待傷兵。
也全部群情激昂!
齊大壯踏上前往瀘州的路。
他被派發(fā)去瀘州的一個小縣,擔任當地吏員。
大周王朝的郡縣,分為兩個官員身份。
其一是知縣老爺,其二是縣丞。
知縣負責全縣的行政事務。
而縣丞則是負責管理縣里的錢糧、戶籍等事務,同時負責當地科舉工作。
別的職位,便都是吏員了。
主簿為知縣的副手,負責管理縣里的文書、檔案等。
這個職位通常都是知縣的師爺擔任,權柄很大。
接下來便是典吏。
典吏負責全縣的獄訟、治安、緝兇等工作。
可以稱為縣中的警署長。
再往下,便是縣中四房了。
也是對應朝廷各部設立的。
分別為吏房、工房、戶房和刑房,各自負責縣內的吏員考核、開支與征收、工程建造與縣大衙。
其中刑房也負責緝拿審訊犯人。
四房的掌事都是吏員,也收朝廷俸祿。
差役便算不上吏員了。
他們屬于在縣里服徭役,不過這些差事都算是徭役里的肥差。
一般都是由當地豪族的人任職。
和齊大壯一起上任的,還有當地的戶房掌事。
是個瞎了左眼的老兵,和齊大壯也認識,二人被分去了一個縣里。
二人都很歡喜,初來乍到,彼此有個照應自然是好的。
知縣待他們都很熱情,并沒有歧視他們的殘疾。
不過當地吏員就沒那么友好了。
齊大壯倒是不在意,自已過來做典吏,那是陛下的恩典。
齊大壯也出身貧民,戰(zhàn)場上殺過北莽,非常看不上這群豪強鄉(xiāng)紳。
更讓齊大壯不爽的,是當地形形色色的商會。
瀘州有歷代經商的傳統(tǒng)。
不過這群商會交易的對象,居然是北莽。
齊大壯的腿就是在戰(zhàn)場上殘掉的。
對于北莽人,他是深痛惡極!
這里的豪強大戶居然與北莽通商!
齊大壯不能忍!
不過他也明白,自已尚沒根基,動不了這些大戶的商會。
與此同時,內閣。
戶部尚書康大人,正對著唐孝仁大吐苦水!
“唐大人,這日子過不下去了!”
“康大人,怎么了這是?”
“首輔大人!安排了東遼一萬多殘兵到臨縣做吏員,戶部馬上撐不住了!”
唐孝仁心里明白。
這幾個北境地區(qū)的郡縣,當地賦稅能自給自足都不錯了。
更別說承擔如此多的吏員俸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