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風季的時候,風帆船只能停靠在港口,等有風了才可以啟航。
鄭凱的華江輪船公司,正在打造一座巨大的鐵船。
這艘船上,安裝了現(xiàn)在最大的蒸汽機。
整艘船可以容納上千人,貨物的裝載量,也是尋常風帆船的數(shù)倍。
這是華江輪船公司,傾注全力建造的超級輪船。
大周、倭國和高麗的貿(mào)易發(fā)達,人員流動也很大。
在無風季的時候,華江府就積壓了許多倭國和高麗人,焦急的盼望回家。
鄭凱目前在荊州協(xié)助張暃柴修建鐵路橋。
現(xiàn)在由鄭凱的族弟鄭坤,擔任輪船公司的經(jīng)理。
在工程師的幫助下,鄭坤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關。
終于開始打造這艘可以下海的鋼鐵船!
此事立馬引起了華江府乃至整個余杭的轟動。
可以在余杭水鄉(xiāng)里穿行的明輪船,已經(jīng)打響了輪船公司的名號。
余杭的鄉(xiāng)野間,這種輪船已經(jīng)隨處可見。
但是可以抵達倭國、高麗的遠洋巨輪?
大家還是有些質疑的。
真的可以遠航嗎?
沒人敢確定。
與此同時,荊州的鐵路建設,也進入了瓶頸。
荊州鐵路大橋的難度,超過了張暃柴的想象。
起先是橋面拉繩的強度一直不合格。
原本張暃柴是打算做圓柱形的鐵索,來撐住橋面的。
但是很快發(fā)現(xiàn),鐵索極易變形,還有斷裂風險,壓根沒法承擔橋面的壓力。
這時,鄭凱提出了一個建議,用鋼鐵編織成麻繩似的鋼筋。
把鋼鐵像繩子似的編織起來,聽起來容易,操作起來卻非常困難。
最后還是張暃柴親自設計了一款機器,這才制作出這種高難度的鋼鐵繩。
總算是做出了合格的鋼鐵繩。
現(xiàn)在到了最關鍵的一環(huán),就是對接橋面。
荊州大橋為了節(jié)約時間,是在江水的兩邊一同修建的。
現(xiàn)在到了關鍵的時刻,需要把兩邊連接起來。
張暃柴主持過的工程無數(shù),這還是他第一次這么緊張。
這是一款全新的橋梁,而他也會是從古至今第一個,在大江上成功建橋的人!
無數(shù)杰出的匠人,都想在大江上建造一座橋。
說不緊張是假的,張暃柴的呼吸明顯粗重許多。
巨大的蒸汽塔吊,把兩個橋面緩緩地對在了一起。
待橋面對齊以后,一群舉著焊接工具的匠人們,快速沖了過去。
他們得爭分奪秒的把兩個橋面焊接起來。
經(jīng)過兩天一夜的辛苦工作。
兩個橋面終于徹底連接在一起了。
接下來便是在橋面上鋪設軌道了。
火車可以過橋,那荊州的大橋就算完工了。
工人們已經(jīng)先一步歡呼起來。
這也是歷史上建橋的突破,橫跨遼闊的大江,這座鐵橋把天塹變成了坦途。
看著大橋竣工,張暃柴終于松了口氣。
他重新回到自已的房間內(nèi),鉆研其他的難題。
荊州鐵路通車了!
荊州,整個大周的中心。
江水順流而下,荊州就在江水的正中間。
南來北往的商人,全在荊州匯集。
荊州鐵路的通車,讓貿(mào)易更加的發(fā)達。
現(xiàn)在荊州鐵路,把整個荊州的上下連接了起來。
荊州鐵路,只是整個京陽鐵路的其中一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