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宋思銘還在猶豫,是趁著今天,直接把大運河博物館的事說了,還是過兩天專程到何志仁的辦公室匯報。
現(xiàn)在,不需要猶豫了。
何志仁主動提及大運河博物館。
“運河景觀帶的原設計方案中,確實沒有大運河博物館,但由于青吟樓附近的張家墳村發(fā)現(xiàn)了一座初唐時期的古墓,墓主是鄒國公張大象,發(fā)掘時間較長,影響運河景觀帶的施工,所以,才更改設計,新設計將張大象墓隔離出來,并以張大象墓為基礎(chǔ),建設一座大運河博物館……”
宋思銘先將大運河博物院的前因后果講清楚,而后又說錢的問題,“大運河博物館的預計總投資,是三個億左右,不過,今年只能完成工程量的一半,所以,資金上也只需要一點五億,另外一點五億,可以列入明年的年度預算?!?
“大運河博物館,我原則上是同意的?!?
“臨時抽調(diào)一點五億資金也沒問題?!?
“但有一點,我得跟你確認一下,三個億的總投資里面,包不包括展品?”
談起工作,何志仁變得非常嚴肅。
“包括?!?
宋思銘回答道。
“用于展品的資金是多少?”
何志仁接著問。
“大概是五千萬?!?
“主體工程一點五個億,后期的裝修,以及各項配套設施是一個億,留給展品的就只剩下五千萬了。”
宋思銘回答完,又補充道:“但以上都是前期的估算,得等到整體設計方案出來,才能有準確數(shù)字?!?
“五千萬……”
“五千萬用于展品少了點啊!”
何志仁說道:“不知你有沒有去過青山博物館,青山博物館的展品,有三分之二以上是仿制品,即便如此,當時用在展品上的資金,也超過了一個億。”
青山博物館建造時,何志仁還在市財政局工作。
花了多少錢,都花在了哪里,何志仁再清楚不過。
只能說,博物館太燒錢了,規(guī)格越高,燒錢越多,當初,青山博物館設計的時候規(guī)格就挺高。
奈何最后沒錢了,只能降低標準,大規(guī)模使用仿制品。
如今,大運河博物館,用于展品的預算更少,那最后,仿制品不得十之八九?
要知道,大運河博物館的位置,是遠遠優(yōu)于青山博物館的,而且未來進大運河博物館的,肯定以外地游客為主。
進去看一個是仿制品,看一個又是仿制品,都不夠丟人的。
聽何志仁說到青山博物館展品花了一個多億,還有三分之二的仿制品,宋思銘的眉頭不禁皺了起來。
博物館看得就是一個真。
真搞得一大堆仿制品,自己人看看沒事,外地游客看了,會極大地影響青山的對外形象。
“那能再追加一部分投資嗎?”
宋思銘試探著問何志仁。
“追加倒是可以追加,具體追加多少呢?”
何志仁反問宋思銘。
這個問題,把宋思銘難住了。
追加五千萬,好像解決不了問題。
追加一個億,兩個億,三個億,好像又太多了。
畢竟,整個運河景觀帶的總投資,才十個億,一個博物館,就扔進去半個運河景觀帶的投資,不現(xiàn)實。
“我記得咱們青山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收藏家,叫王建都。”
“都說他的家,就是一座博物館?!?
一直坐在旁邊的孫啟梅突然說道。
“王建都……”
宋思銘也聽說過王建都。
王建都年輕的時候,在京城做生意,攢下了不菲的身家,不到五十歲,便選擇退休回到老家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