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話講完,現(xiàn)場鴉雀無聲了至少十秒鐘。
大家在思考,思考張孝儒的潛臺詞。
首先,其次,那是套話,沒什么意義,主要還是最后這一點。
“張局長,您的意思是運河開發(fā)公司將劃歸市文旅局?”
還是被歐陽瑞評為政治小白的青山日報記者,以非常直白的方式,追問張孝儒。
“這個問題,我不方便回答,還是等官宣吧!”
張孝儒說道。
而這樣的回答,相當于已經(jīng)官宣了。
這一刻,歐陽瑞整個人都不好了。
運河開發(fā)公司歸了市文旅局,那他提前籌劃的那些操作,可就不好操作了。
因為,每一項都得經(jīng)過市文旅局,經(jīng)過宋思銘。
宋思銘的眼睛里不揉沙子,而且,宋思銘作為招商引資的能手,對于各種隱蔽的商業(yè)操作,肯定再了解不過,很難蒙混過關。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聽從了董天運的建議,沒有和宋思銘把關系搞僵,不然,后續(xù)的事情更難辦。
當然,也有感覺好的。
就比如邊泰和。
別看他簽字,蓋章的動作那么麻利,可事實上,他比誰的壓力都大。
兩周前,接受了常務副市長何志仁的指示,第一次要跟豐瑞國際簽約的時候,宋思銘就跟邊泰和說過,只要運河景觀帶的建設過程中出了問題,他邊泰和,絕對是排名第一的背鍋俠。
如今,第二次簽約,指示他簽約的人變了,從常務副市長何志仁,變成了市委書記黃鐵軍,但他背鍋俠的身份不會改變。
黃鐵軍給他打電話,為什么不是明示他和歐陽瑞簽合同,而是暗示,就是因為黃鐵軍也知道這里面有風險,搞不好要出事。
真出了事怎么辦?
肯定是簽字,蓋章的那個人,承擔責任。
哪怕邊泰和提出是黃鐵軍暗示的結果,黃鐵軍也會以一句,“你擅自揣度我的意思,但揣摩錯了”,直接把自己撇清出去。
想明白這些,邊泰和壓力能不大嗎?
但是,運河開發(fā)公司一旦劃歸市文旅局,他就不是第一責任人了,天塌下來,也是個高的先頂著。
一想到這里,邊泰和差點兒笑出聲。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