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夫們也算是輕車熟路了,一路上跟陳松有說有笑的回到村里,然后卸貨。
在陳松那高超的社交技能之下,這兩個車夫已然和他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陳松也記下了他們的住址和姓名。
他這樣做也是有原因的,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要用到他們的馬車幫忙。
陳松正在考慮如何擺脫運輸和交通的限制。
要不然每次趕上隊部里也要用騾車,他就沒法出去擺攤了,太影響他賺錢了。
何大娘和蘇嬸這兩個人,也是有眼力見的。
這兩天陳松沒出去擺攤,她們就不用做飯包,但是每天都會過來幫忙做家務(wù),并且分文不取。
她們也是擔(dān)心陳松不用她們了,就找不到這么好的掙錢門路了。
畢竟她倆算是半個廢人,能找到這種給家里增加收入的門路,她們格外珍惜。
像她倆這種情況,在陳松的前世就有異曲同工的情況。
比如物業(yè)公司雇傭保潔員,就喜歡招一些五六十歲的老頭、老太太。
這些人要么是已經(jīng)退休了,在家閑著也是閑著,要么是干不了重活,于是就來打掃衛(wèi)生。
他們對工資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幫家里增加收入,他們就很高興,也格外珍惜這個工作機會,屬于是廉價勞動力了。
如果是年輕的小姑娘、小伙子,根本就干不了這個活。
能否吃苦耐勞先不說,主要是抹不開這個面子,而且給的工資太低,如果要養(yǎng)家糊口的話,早就餓跑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