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一人問“白雪紛紛何所所似?”,一人答“撒鹽空中差可擬?!?,你以為如何?]
姜思榭望著茶杯里上升起的熱氣,用鼻子深吸一口,享受著滿溢而出的清香,他沒來得及細品,就被突如其來的消息打斷了動作。
“這小家伙,放暑假都要請教問題?。俊?
他苦笑一下,還是不想怠慢學生的求知欲,“讓我看看是什么問題……”
姜思榭用指尖撫摸著茶杯上的溫熱,很是悠閑的瞥了眼消息,然后他就愣在了原地。
這明顯是在請教一個寫景問題,在描述雪時,雪的顏色和下落的姿態(tài)與鹽比較接近,用“撒鹽空中差可擬”更能生動地描繪出雪的形態(tài)和表現(xiàn)。
雖然談不上金句,但這句寫雪景也算相當不錯,如果這是他學生寫出來的,那絕對算得上優(yōu)秀。
[不錯,有進步。]
[那老師,另一個人回答“未若柳絮因風起?!庇秩绾危縘
姜思榭手一哆嗦,差點把茶杯打翻。
用柳絮來比擬北風吹起漫天飛雪,堪稱契合無間。既點明當時的“雪驟”之景,“因風起”又指出它隨風飄舞,漫無邊際的特點。
“妙啊,太妙了。”
人們談起下雪多少有些逢冬的悲寂,因此寫多多半單調枯燥,但能把雪景寫的這么活潑有趣甚至可愛,這句話絕對是獨一檔。
姜思榭贊嘆幾聲,很快就重新犯起了迷糊,如果說剛才那一句是他的學生超常發(fā)揮,那這一句絕對不可能……他自己的學生有幾斤幾兩他還是知道的。
[老師,剛才這個是蒲潼給我們講的。]
“蒲潼?”
姜思榭一愣,這個名字他當然熟啊,他甚至還用蒲潼的詩給學生上課呢,怎么可能不知道。
問題是,這家伙怎么會和自己的學生碰到一起?他這一問才知道,蒲潼現(xiàn)在居然正在京大。
[攔住他,你們在湖邊不要走動,我隨后就到!]
他茶也顧不上喝了,直接收拾好東西匆匆忙忙出了辦公室。
……
“太妙了!”
幾人聽完蒲潼舉的例子,紛紛拍案叫絕,更有甚者激動之余直接分享給了老師,想聽聽專業(yè)的見解。
他們幾個雖然寫不出這等句子,但基本的詩詞鑒賞能力還是在的,這句寫景詩太過出色,以至于他們久久都沒能回過神來。
明明是盛夏,他們似乎都親眼見證著一出雪景。
極強的畫面感,“因風起”又格外的有表現(xiàn)力,他們還在為這兩個觀點誰優(yōu)誰劣爭執(zhí)不下時,蒲潼隨便舉個例子就能面面俱到了。
“你們,有沒有品出點什么?”
蒲潼尷尬地撓撓頭,他現(xiàn)在也不是當初的愣頭青,仔細思考之下才說出了這個才女謝道韞為人津津樂道的典故來。
最離譜的是,這位才女在當初詠雪作詩時,才是七八歲的年紀,《三字經(jīng)》里也有“蔡文姬,能辯琴,謝道韞,能詠吟”的句子,她的天資聰穎可見一斑。
蒲潼能記得這么清楚并不是他通讀經(jīng)典,只是因為這個典故正好在他們的中學課本上而已。
“大概懂了……”
七人面面相覷,一時間都有點不好意思了,他們幾個大學生還要向人家一個高中生請教,多少有點不好意思。
蒲潼明明能直截了當?shù)亟o他們講解,但卻舉了個例子讓他們自己悟,顯然是不想傷及他們的自尊啊!
居然這么體貼?這下更喜歡他了。
蒲潼見他們有所領悟,這才放寬了心,自己學識尚淺,讓他講他也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不如講個案例讓他們自己領悟,也算是回應了他們恭恭敬敬的請教。
要是他知道自己的迂回的講述被理解為體貼入微,估計得氣夠嗆。
或許吟詩作賦本來就沒有什么固定的模板和套路,能把詩句寫的極具美感,才是真正的藝術,所謂意境,也只是文字之美而已。
幾人看著面前的帥小伙,頗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既然各位都有所得,那我還有事,要不我先走了……”蒲潼指了指一旁的一臉崇拜的余紈紈和江絮語,可謂是相當含蓄。
此時不跑路,更待何時?
雖不舍得蒲潼就這么離開,但問題已經(jīng)問完,而且人家明顯有事,強留確實有些不合情理。
正如文人墨客把酒歡一般,他們紛紛揮手道別,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