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禮持續(xù)了整整七日,皇宮籠罩在哀樂之中,肅殺沉重。
朝臣命婦皆宿于宮中,每日僅以粗茶淡飯果腹,其余時間則跪拜哭喪,哀聲不絕。
依照大鄴禮制,舉國須為德源帝守喪一年,期間不得婚嫁、不得慶壽,舉朝上下,皆沉浸于悲戚之中。
第七日,喪禮告終,眾人褪下素白喪服,齊聚天壇,屏息凝神,恭待內(nèi)閣宣讀德源帝遺詔。
片刻后,內(nèi)閣大學士手捧詔書,步履沉穩(wěn),登上天壇宣讀遺詔:
“朕自登基以來,承蒙天地神靈之庇佑,得以治理天下,歷經(jīng)風雨,終見太平。
朕在位期間,有功有過,愿后世子孫能明辨是非,繼承朕之遺志,以保江山社稷之穩(wěn)固。
朕特立此遺詔,以昭示天下:
一、朕之長子蕭政賢,德才兼?zhèn)?,朕立其為皇太子,繼承大統(tǒng)。朕希望他能勤政愛民,廣納賢才,以保我朝之繁榮昌盛。
二、朕之次子肅王蕭錦瑜,忠肝義膽,朕之五子蕭懷瑾,才思敏捷,朕希望他們能恪盡職守,保衛(wèi)國家,不負朕之期望。
三、朕之三子蕭修湛,朕封其為瑞王,封地五城,皆在大鄴西部;朕之五子蕭修湛,朕封其為寧王,封地五城,皆在大鄴南部;瑞王和寧王乃國之棟梁,可以留在京城,協(xié)助新帝治理國事。
四、朕之四子景王蕭凌川,雖才智過人,但身上有南月血脈,不宜協(xié)助治理國事,必須遷至封地,無召不得入京......”
聽到遺詔里的這個要求,蕭凌川唇角勾起一抹冷笑,驟然打斷首輔,聲如寒刃:“首輔大人,敢問此遺詔果真出自父皇之手?”
“景王殿下!”首輔神色一凜,目光如霜,沉聲斥道:“宣詔乃國之大禮,殿下公然擾亂,成何體統(tǒng)!此詔自是先帝親定,殿下何來異議?”
蕭凌川負手而立,目如寒星,冷聲逼問:“既如此,本王倒要請教首輔,父皇究竟何時立下此詔?父皇駕崩當日,本王與皇祖母親赴內(nèi)閣求索遺詔,諸位百般推諉,遲遲未能呈上。如今卻憑空冒出一份命本王遠赴封地的詔書,首輔大人,敢問此詔可曾被人暗中篡改?”
此如驚雷炸響,殿前群臣嘩然,竊竊私語四起,氣氛驟然緊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