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山不來就我,我來就山的行事風格,顧正臣眼見嚴桑桑不鉆進來,索性等嚴桑桑沐浴的時候鉆了進去……
這都多久沒好好洗澡了,總需要有個人搓搓背不是。
至于搓著搓著就出了一身汗,臉也紅了,那一定是水溫的問題……
不覺夜長,轉眼已是天亮。
軍士已經(jīng)開始忙碌起來,將拿到的土豆、玉米、花生等分配到每一艘船上,即便是大福船,也存放了一些種子。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些東西自然也不能放在一條船上。
羅貫中終于看到顧正臣走出了營帳,上前詢問:“你們拿到了大量的土豆,這一點我見到了。只不過,為何不見有人說起土豆產(chǎn)量?”
要知道,這次遠航為的就是高產(chǎn)農(nóng)作物。
主打高產(chǎn)的就兩個,一個土豆,一個番薯。
既然拿到了土豆,甚至連土豆宴都辦了,可到頭來,土豆到底是個怎么樣的產(chǎn)量,還沒人能說得清楚。
顧正臣活動了下身體,對羅貫中笑道:“誰不想知道土豆的產(chǎn)量,這不是沒辦法。我們趕到庫斯科的時候,他們的土豆剛收獲完還不到一個月,都從地里挖出來了,你讓我們?nèi)绾沃喇€產(chǎn)多少去?”
人家六月多剛挖出土豆,七月份咱們就到地方了。
怎么去驗證土豆的產(chǎn)量?
他們十月份種植土豆,等再一次收獲的時候,那就是明年年中的事了……
如此龐大的明軍隊伍,不可能在庫斯科停留一個土豆的成長期。
再說了,庫斯科是高原地帶,這里的百姓耕種多是梯田,成片成片的田地并不好找,想要按照大明的田畝去衡量土豆的產(chǎn)量,并不容易。
顧正臣將原因解釋給羅貫中。
羅貫中恍然,感嘆道:“原是如此。”
顧正臣看向海邊,小船正在不斷朝寶船運輸物資,輕聲道:“雖然在這里沒有拿到具體的土豆畝產(chǎn)數(shù)據(jù),可從庫斯科能輕而易舉拿出幾十萬斤土豆來看,土豆的產(chǎn)量必是不小?!?
羅貫中點頭。
從行軍日志與軍士口述得知,庫斯科的物產(chǎn)十分豐富,土豆這種主糧更是充足,尤其是這次明軍抵達時,恰逢印加豐收之后,這才能輕易拿來大量土豆。
從土豆的個頭大小來看,產(chǎn)量不會低了。
趙海樓走至顧正臣身前,問道:“這次我們休整幾日?”
顧正臣思索了下,嚴肅地說:“土豆最多存放六個月,算算時間,也就是說我們帶來的土豆,只能再存放三個月。”
“?。俊?
趙海樓有些緊張,急切地問:“那我們豈不是要返航了,那番薯——”
顧正臣擺了擺手:“再過三個月土豆會大量發(fā)芽,到那時土豆已不可以食用,但留著作為種子存放兩個月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久留。再休整兩日,第三日一早出航向北,讓軍士在船上休整吧。我們需要盡早趕往中美洲,拿到番薯,然后順海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