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經(jīng)堂為了完成一萬冊《三國志通俗演義》的雕版印刷,這一年來可謂投入巨大,雕成一版,立馬勘校,沒有問題后當(dāng)即初印,查看成果再次勘校,待確保毫無問題之后,當(dāng)即便是連番刷印。
當(dāng)若干塊雕版足夠拼成一框時,便安排人刷印一框,成兩框時,安排人刷印兩框,人不等后續(xù)雕版,雕到哪里,印到哪里。
即便這樣,人依舊不夠用。
以前的時候,通常一次性印書不過幾十冊,最少幾冊,最多也罕有上百的,人手少一點也就少一點,忙一陣子刷印的活也就結(jié)束了,最苦的是雕版匠人。
可這一次不一樣那個,顧正臣要的冊數(shù)太多了,每一框都需要一萬次刷印……
于是,蔡進吞并了兩個書坊,并鼓勵匠人招募弟子。
羅貫中在這之前都不敢想,自己的書竟能印這么多冊,庫房里都已經(jīng)堆積如山了。
顧正臣對羅貫中的變化也感到欣喜,這個家伙總算“活”過來了,酒樓見面時,他一副悲壯傷感之色,人也表現(xiàn)得頗顯滄桑、老態(tài),可在這福州的書坊住了一年,忙了一年,人不僅沒變老,反而有些逆生長,顯得“年輕”了些。
說話的聲音也大了,中氣也足了,神態(tài)中再不見半點悲色,這就是抑郁不得志與春風(fēng)得意時的區(qū)別,說到底是心理作用。
顧正臣看向一旁的爐子,上面燃著殘破的雕版,問道:“在外面,聽到你們在談?wù)撈鸹钭钟∷???
謝三緊張地回道:“是弟子莊武,他有些疑惑,詢問雕版印刷與活字印刷之別。”
顧正臣打量著謝三的弟子,這是一個年僅二十余歲的年輕人,頭發(fā)方巾,身著布衣,一張臉上有些麻子,但目光沉穩(wěn),面對自己也不見懼怕、惶恐之色。
“你認(rèn)為活字印刷有前途?”
顧正臣問道。
莊武有些猶豫。
蔡進在一旁著急,輕聲道:“怎么想的就怎么說,大東家可不會隨意懲罰人?!?
莊武定了定心思,對顧正臣道:“大東家,我認(rèn)為雕版印刷雖好,可雕版費時費力費財,在花銷上定不如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與雕版印刷,按理說刷印之法是相同的,不過是集中在一版之上與活字拼出一版的區(qū)別,即便有些問題,興許也未必不能克服……”
顧正臣看向謝三:“你說說?!?
謝三回道:“侯爺,雕版雖是耗時耗力,但一個雕版可以傳用幾代,一些上好的雕版,甚至可以用上幾百年。至于那活字印刷,用泥活字吧,筆畫鈍拙呆板,粗細(xì)不勻,字形不正。”
“若是選用木活字,木料本身有紋理,疏密不同,分散雕刻并不容易,而且其遇水墨之后容易變形走樣,不如這雕版可用、可長用。故此,當(dāng)下書坊,罕有用活字印刷術(shù)的,唯雕版為主?!?
顧正臣微微皺眉,將目光投向莊武,徐徐問道:“你有沒有興趣,單飛單干?”
_l